×

隶书作品 欣赏 哪些

曹全碑隶书作品欣赏有哪些?需要写几幅,有创意的隶书和篆书作品,求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7 19:13:48 浏览25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曹全碑隶书作品欣赏有哪些

曹全碑隶书书法欣赏1:曹全碑隶书书法欣赏2:曹全碑隶书书法欣赏3:曹全碑隶书书法欣赏4曹全碑隶书书法欣赏5:现代书家费声骞评《曹全碑》:“此碑书法秀润典丽,字形飘逸多变,是著名的汉隶之一。但有人嫌它圆匀柔美有余而朴素雄健不足。其实《曹全》隶法,遒丽紧密,虚和雍雅,笔意飞动,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柔中带刚,细筋入骨。在汉隶的碑刻中,《曹全碑》堪称字迹最为清晰的一种。运笔以“圆笔”为主,波画行笔的提按极为分明。笔画的粗细基本属于“二分笔”,初学者笔力不够,如果一味追求它秀美的外形表象,行笔时揿得过细,往往容易失之于纤弱。它的波画“燕尾”处也极为圆润精到,临习时如呈“方形”,亦易失去原迹的风神。捺笔的波磔忌过于轻飘浮滑。曹全碑,全称�A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5列,内容为记述曹全(字景完)的功业。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曹全碑明万历初年(1573年)出土于陕西�A阳县,清康熙壬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于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博物馆。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在汉隶碑刻中属尚阴柔一类的代表作品,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需要写几幅,有创意的隶书和篆书作品,求图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篆书我不会写,给推荐五幅篆书作品,创作者张永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教育学会副会长。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和鉴赏:

1、金文“善驭者不忘其马”

书写特点:语出《淮南子》,意谓善于骑术的人是不会忘记他的坐骑的。因款式是团扇,必须在字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字的位置、对称、协调,故将七字分为三行,二、三、二排列,字的大小、间距采用平均的布局。

2、金文“庭摇竹影,室聚兰香”

书写特点:此双条联因字少,纸较短,而适合和画配起来悬挂,亦适合屋壁挂画高度低的房屋悬挂。正文,边款皆十分对称。其中上联首字“庭”的金文和“廷”为一字(小篆才分化为二字),下联末字“香”为甲骨文字形(金文无“香”字),是一食器盛有热熟食品散发香味的会意字。

3、金文“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书写特点:语出《尚书》,意谓举国没有被遗漏或遗弃不用的贤才,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各得其用,国家就会长治久安。此语适用于领导者。此作采用横式章法,四行,行二字,字体大小、笔画粗细大体一致,上、下字距紧,左、右行距宽松。款二行,分别注明释文、出处及名款,对称,均衡,古朴、庄重。

4、金文“言有物行有恒”

书写特点:此幅语出《易经》,意思是告该人们不要说空话、大话,而要注重实际行动。以金文书为一行,上下款分别为释文和内容出处、书者名款,对称协调。

5、小篆“庭院唯栽竹,溪山半是梅”

书写特点:此五言联用小篆书写,与内容比较和谐统一,给人以一种优雅、闲静的艺术享受。其中“溪”字小篆只有异体“谿”的字形,它和“溪”是同一字。

以上作品,您喜欢哪一幅呢?欢迎留言交流。喜欢的请点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文创内容分享

古代隶书作品中,哪些值得临摹学习

这里主要谈谈《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底,在湖北梦城西睡虎地出土有1100余枚竹简。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容为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字体是从秦篆中演变过来的。朴实厚重,自然率真。有较高艺术价值,它仍保留有较多篆体特征,杂以隶书的一些特征,是由篆到隶转变的一种过渡书体。
有了波挑点画的出现,水旁和人字旁也是隶书的形态。

隶书的笔法有什么特色代表作品有哪些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隶书的笔法(注:不宜称特色,而应称“特点”)特点是: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蚕头雁尾,主笔突出。

中锋用笔,圆笔是中锋,方笔也是中锋,卧锋也是中锋。

逆入,即起笔回锋。

横平竖直,没有绝对的横平,也没有绝对的竖直。

蚕头雁尾,蚕不而设,雁不双飞。

主笔,每个字中只有一个主笔。

隶书的代表作品当然是汉碑了。汉碑,已出土的有二百多种,其风格各不相同。习隶者,常临的汉隶有:汉《曹全碑》;汉《礼器碑》;汉《史晨碑》;汉《张迁碑》;汉《乙瑛碑》;汉《鲜于璜碑》;汉《肥致碑》等。另外,还有“汉三颂”,即《石门颂》;《西狭颂》和《郙阁颂》。《大开通》也算一个。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用书法审美的眼光来看,我们能在隶书中找到“颜筋柳骨”的作品吗

‘’筋‘’与“骨”不是描述颜柳体的专用词,也不限专在颜柳二体上体现。隶书的产生远早于颜柳,即使在隶书中找到筋骨,也与颜柳风马牛不相及。

如何评价一幅隶书作品的美感

这里主要谈谈三角形造型、圆形造型、正方形造型对隶书结字产生的美感。

(西狭颂)

一,三角形造型。

三角形造型给人的视觉感受有稳定感、尖锐、庄严感。比如建筑作品中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

(西狭颂单字)

三角形的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给人安宁和谐的视觉感受。

(拉斐尔油画作品)

(西狭颂单字)

(张迁碑单字)

如果是倒三角形,有紧张感、不稳定、神秘、奇险的视觉感受。

因为三角形有几个方向,所以有较强的张力。还有动荡、冲突的感觉。在隶书结构中,和其它几何形搭配构字,有错落新奇感。来打破平板单一的造型。

(张迁碑单字)

(西狭颂单字)

二,正方形造型。

正方形结构给人的美感是硬朗、稳定、可信赖的、有安全感的视觉感受。

(西狭颂单字)

三,圆形造型。

圆形造型有亲和力,可爱、活泼而大气。

(西狭颂单字)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隶书创作如何创新

隶书创作有一种方法就是风格夸张,在风格上可以和原帖不像,但用笔、结构、章法符合要求。大体面貌和原帖有相似之处,有原帖的影子。

比如我们要将《张迁碑》风格夸张变形,写成另一种刚健,瘦劲,老辣风格,要采取什么方法呢?

其方法就是将线条写细,多用方笔、折笔,运笔更滞,增加涩力,适当增加一些枯笔。结构上变化处理。外形也可变化为以纵势为主。

如果我们用《石门颂》的用笔、结构特点来临张迁碑,也会创新出另一种新面貌。

在隶书创作创新之前,应多临几种隶书碑帖,因为参与形成新风格的碑帖面貌越多,形成新风格的面貌才越新。

了解一下以下几位隶书大家创作的风格特征对隶书创新有启发价值。

一,清代邓石如:以篆入隶,渗以魏碑,长期学习汉碑,形成气势雄强独特风格。(图一丶图二、图三)

二,清代伊秉绶:他学过颜体,《张迁碑》等。笔画平直,宽博古雅。方正浑厚,结体呈纵势,用篆书笔法写隶书。(图三丶图四丶图五)

三,清代金农:横画省去蚕头雁尾,笔笔如刀,字体拉长。结构严密,有磅礴之气。(图七、图八、图九)。(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西汉碑刻隶书的代表作有哪些

首先:西汉很少有碑刻石传世,隶书更少。再者西汉时期以汉简为主,隶书刚刚形成,碑刻并不盛兴!而在书写方法上大量出现的是一种“草篆”的折笔和拖笔笔法。

关于西汉碑刻少的现象还另有种说法,王莽篡汉朝建立新朝历史,对西汉碑刻全部扑磨净尽。如宋尤袤《砚北杂记》说:“西汉石刻文,自昔好古之士,固当博采,竟不之见。闻自新莽恶称汉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这一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司马迁著《史记》,对秦始皇刻石,几乎是有文必录,如果西汉曾出现大量刻石,他是不会一无所采的。好大喜功、尤敬鬼神之祀的汉武帝对泰山五年一修封,每次封禅都有赞享之辞,但《史记》中后人所补《孝武本纪》也从未提到刻石纪功事。《汉书》亦如《史记》,这方面无所著录。看来,西汉碑刻存世不多主要是由于“西汉人不重立碑”。

西汉碑刻大概统计以下

1.现存最早汉篆刻石,为河北卢龙县《娄山石刻》,刻有“赵廿二年八月”等15字一行,另刻“群臣上寿”4个大字,字径3寸余,左侧有北魏时人题名,左上下方有唐人题名,可见此石被人发现甚早。此刻石为赵王刘遂的属下向赵王献寿的纪念物,时间在汉文帝刘恒后元六年(前158)。书体为小篆,结体已由长方转为方正,有较浓的隶意,书写不工,却朴茂雄浑。

2.在霍去病墓前有《左司空刻石》、《霍巨孟刻石》,前为篆体,后为无波磔隶体。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廊的《鲁孝王刻石》(亦称《五凤刻石》),为汉宣帝五风二年(前。56)之物。金代明昌二年(1181)重修孔庙时出土于鲁灵王殿基西南太子钓鱼池中。此刻明清以来迭经著录,仅残存“五凤二年鲁州四年六月四日成”13字,隶书,略带篆势,无波磔,“年”的字脚长拖,为前汉简牍常见之古趣,反映了其时文字由篆向隶演进的大趋势。此刻风格浑成高古,拓本以故宫博物院所藏为最佳。

3.清道光年间在四川巴县出土的《汉巴州民杨量买山地记》隶书5行27字,结构浑朴,波磔劲拔,意在篆隶之间,与《鲁孝王刻石》相近。

4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云南昭通出土一截残碑,称《孟璇残碑》(又称《孟广宗碑》、《孟孝琚碑》),立碑年月不明,罗振玉考订为汉成帝河平四年(前27)所刻。隶法古朴可爱,为云南唯一汉碑,故为世人所重。西汉刻石仅此数石,且文字多为“勒物工名”,但不能代表西汉书法水平。

5莱子候刻石

补充:汉隶碑刻十大代表作:

一、《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

二、《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三、《礼器碑》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藏山东曲阜孔庙。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四、《华山碑》

汉代隶书代表,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碑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毁于地震。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八字。

五、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是建国以来所发现的最具价值,最具影响的名碑。

六、衡方碑

《衡方碑》也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在转折和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圆的效果。其结体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张扬外露,体方整严峻,有下紧上松之感。

七、史晨碑

《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史晨碑》是孔庙珍品,与《礼器碑》《乙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八、西狭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鱼窍峡中,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纵3.06米,横3.75米。

九、曹全碑

曹全碑汉中平二年(公元185)立。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十、张迁碑

《张迁碑》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

隶书作品的落款是用章草还是行草亦或还是用隶书哪一种更好

谢谢邀请

隶书作品落款大多用行草书,这样更容易与隶书横向的字势产生对比,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不少书法家会用楷书或是隶书落款。如果用隶书落款,一般字体上会与作品保持一致,这样在章法上也能比较统一,所以只要在章法上安排合理,用什么字体落款都是可以的,艺术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如果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也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可参考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这幅书法作品是楷书还是隶书,你认为呢

这幅书法作品是隶书

隶书和楷书两者的基本特点: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92;)等。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