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骚屈原诗词 影响 哪些

离骚屈原诗词(《离骚》是著名诗人屈原所写,此诗对学术界有哪些影响他在什么背景下创作此作品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8 01:27:55 浏览26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离骚》是著名诗人屈原所写,此诗对学术界有哪些影响他在什么背景下创作此作品的

《离骚》在创作之后就饱受争议,从其“含义”到“体裁”,再到创作背景,很多方面都存在争议。

讨论其创作背景和学术影响,需要从分别对其“含义”、“体裁”、“创作背景”进行分析。

第一、“离骚”的含义至今尚未确认,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探讨

“离骚”是什么意思,主要有三种说法。

  • 离愁说: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王逸在《离骚》的注解当中讲:

离,别也;骚,愁也。

二人都认为“离骚”是屈原被放逐之后的忧愁。这种说法流行最为广泛,容易被人理解。

  • 离别说:

这种说法曾经流行过,但是在近代被朱季海先生在《楚辞解故》当中推翻了。

持此种观点人,其依据来自于《离骚》原文: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所以,离骚就是“离别”。但是朱季海就用了这一句同样的素材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反驳。

他说,屈原既然“不难夫离别”,就说明屈子之愁有大于离别者。这一论证十分精彩,一锤定音,自此“离别”说被淘汰。

  • 牢骚说:

有人认为“离”与“牢”其实是一个字,只不过是因为楚地方言的差异。所以,“离骚”就是“牢骚”,《离骚》的创作就是屈原所发的牢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持此论,在《次子瞻见寄》中有句:

贾生作传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

除此之外,《汉书》的作者班固也认为屈原“露才扬己,愤怼沉江”,其实是抒发“牢骚”的行为。

第二、“离骚”的体裁在汉代争论严重,《文心雕龙》的说法最为可信

《文心雕龙·辨骚》一文当中称《离骚》是:

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

是说《离骚》的创作在《诗经》诞生之后,汉赋兴起之前,是在北方为文学主流的情况下出现的南方文化代表。其韵律优美,篇幅较长,那么到底应该归属于抒情诗歌还是经传文章呢?这在汉代有很大的争议。

汉武帝喜欢《离骚》,所以淮南王就为《离骚》作传,他认为《离骚》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有着“哀而不怨”的风格,所以应该是儒家经典。

但是班固反对,他认为屈原在《离骚》当中所写的故事在《左传》等儒学经典中都找不到依据,并且因为不受重视就沉江自杀的行为是为了彰显楚王的昏庸,即所谓“露才扬己”、“愤怼沉江”,所以不是经传,但文辞雅丽,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作品。

除此之外,王逸认为《离骚》所记事件虽然找不到依据,但其精神确实是符合儒家精义的,所以应该是儒家经典,汉宣帝、扬雄等人也基本上持此观点。所以汉代《离骚》又叫做《离骚经》。

这个问题在当时争论很大,后来经过刘勰的辨析,认为《离骚》:

取熔经意,自铸伟辞。

即他从作品的形式、内涵等等因素入手剖析,判断《离骚》是一种创造性的诗歌,代表了南方文学的特征,而不是儒家经典。

自此,《离骚》是诗人写作的诗歌这一观点逐渐被人接受,不再将其划入儒家经典范畴。

第三、“离骚”作于何种情况,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离骚”的写作有人认为是一气呵成,也有人认为是分时段创作。从现今留存下来的版本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认为是一次性创作的观点,其中有一点是出现了悖论。

持此论调的学者认为,屈原投江而死,这种想法是在写作《离骚》的时候萌生的,所以付诸了实践。其依据就在于《离骚》当中多次提及了“彭咸”这个人名,表露出要向彭咸学习的想法。

悖论就在于此!

“彭咸”根据现有文献,只能确认是上古不得志的先贤,但其如何死法没有任何记录。而其“投江自杀”的说法是根据《离骚》而来。

也就是说,因为屈原最终是投汨罗江自杀,而《离骚》当中多次提到“将从彭咸之遗则”等话语,所以推断彭咸是投水而死。然后又通过“彭咸是投水而死”的推断,来论证屈原在写作《离骚》时就已萌生死志,想要投汨罗。

这就是一个悖论,用“观点”来论证“观点”,是没有科学性的。

所以,《离骚》是屈原在不断贬谪过程中逐渐创作的可性能更大一点,其创作背景是一系列的不得志。

《离骚》的争议到现在依然有很多,比如其内容当中提到过的很多植物、词语等等,在当时都是楚地方言。即: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可惜的是,这些内容在汉代之后就完全失传,所以很多内容到今天已经不可考证了,由此引发了很多的争论。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屈原他写的《离骚》被宋代史学家宋祁称为词賦之祖,你认为呢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他的代表作者是长篇叙事诗《离骚》。也可以说是屈原一生遭际和思想感情的结晶。全诗长达两千余字,是一首光芒四射的抒情自序诗。题目的意义为“遭逢忧患”以后的作品。通过自序身世、陈述节操、诉说思想等几个重点,诗人痛斥了昏庸王室与反动贵族陷害贤良、误国误民的罪行,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全诗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叙述自己的志洁行芳的品格和修养,辅佐楚君以励精图治的奋斗和努力,自己遭谗被疏原因和经过,并引用历史事实,揭露楚国的黑暗现实和政治危机。第二大段以神话传说和超现实的描写,表现自己追求理想而不可得的矛盾苦痛心情,以男女恋爱之情作为追求思想的象征。最后一段由于苦闷彷徨,假托求神问卜,以求正确出路,得出了楚国不可久留的结论。因而高举远引,开始了幻想的旅程。但强烈对祖国的感情,打消了远适异国的幻梦,以决心用生命殉故国、殉理想的两句话作为全诗的结束:“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全篇曲折变化,起落无迹。又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一长诗,集中反映了屈原的思想感情、意志理想和人格。也集中表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感情炽热,词采瑰丽,以大胆、丰富的想象,结合对现实和理想的描绘,驱使各种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山川、风云雷电、鸾凤虬龙,构成五彩斑烂,奇特非凡的艺术形象。又以引类譬喻的方式,多用各种草木花鸟,经过诗人点染,构成一套完整的象征,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因而成为闪烁着璀璨光辉的诗篇。与《诗经》的短小精悍,风格朴素比较,屈原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一个飞跃的变化。它是在囊括风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所独创的。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所说的“虽取镕经义,亦自铸伟辞”,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说《离骚》是词赋之祖,他受之无愧。

屈原最著名的4句诗

屈原最著名的4句诗分别是: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意思是: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意思是: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

意思是:世上的人都混浊,唯独我清白。众人都喝醉了,唯独我清醒。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要上下追求去探索!

“离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屈原写的诗篇称为《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这些诗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离骚》。那么,“离”和“骚”各是什么意思呢?

离者,丽也,附丽也。《易·离卦·彖传》:“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离的意思就是附丽、依附。“离离”就是紧紧地依附着的样子。如“离离原上草”的意思就是指草在原野上扎根、生长、代代繁衍,紧紧地依附在这片原野上。骚者,不安躁动也。《玉篇》云:“骚,动也。”《说文》云:“骚,扰也。”骚字从马从蚤,跳蚤跑到马身上,马有蹄不能及其身,有尾不能驱其害,有牙不能解其痒,只有有机会躺在地上打滚才能蹭蹭痒,所以马身上有跳蚤,马一定是躁动不安的,故曰扰也、动也。那么屈原写的诗篇为什么叫《离骚》呢?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的公室贵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怀才不遇,反遭小人谗言,被排挤诽谤,并多次被流放。眼见小人误国,祖国不断陷入危局,自己却无能为力,在这种坐立不安、忧思苦闷的状况下,屈原创作了《离骚》。

屈原是楚国的公室贵族,楚国是自己赖以依存的祖国,贵族怎能离开自己的祖国呢,故曰“离”。离者,丽也,附丽也。战国纷争,各国名士都是怀才觅主,待价而贾,游走于列国,朝秦暮楚,唯有屈子,忠贞不二,即使被排挤打击,心里也只有一个楚国,这就是最早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屈子的心和故国紧紧依附在一起,离离爱国心,天地可鉴,汩罗做证,这就是离骚中离的真义。

屈原眼见小人妒贤误国,自己的祖国被强秦一步步紧逼蚕食,自己却无能为力,肯定是坐立不安,忧心如焚,故曰“骚”。骚者,动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悲也;“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其忿也;“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其忧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动也。悲之、忿之、忧之、动之,骚而不安也。楚国,屈原不得不依附它,依附它则不忍其亡,眼见其亡则如蚤在身,手足不能搔其痒,躁动不安也,这是一种极其难受的状态和心理,也正是“离骚”最本质的意义。故屈原在这种爱之真、痛之切、忧之深的情况下创作的诗篇,称为“离骚”。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抒胸臆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中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最有感染力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由此,“风”就成为《诗经》的代称,“骚”也就成为《楚辞》的代称。“风骚”也就成为文采诗情的代称。“风”和“骚”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子夏故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