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心正法 了解

你了解《水浒传》中的冷门英雄吗?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30 21:34:15 浏览5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你了解《水浒传》中的冷门英雄吗

开封府的孔目孙定!
如果不是他的极力周旋,林冲很可能出不了东京就被开刀问斩了!而孙孔目是在和林冲不沾亲不带故,没有收受任何贿赂的情况下,只凭着正义感和满腔热血力保林冲不死的。而他可能面对的将会是得罪高俅,高俅权势熏天,随便给他穿个小鞋也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的。

高俅为了满足高衙内的私欲,达到除掉林冲得到林娘子的目的,和陆谦,富安定下毒计,以赏刀的名义把林冲诳到了白虎节堂。

然后又以“意欲刺杀上级”的罪名把其逮捕,送到了开封府。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林冲这是恶了高俅,被栽赃陷害。可是,高俅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太尉,是皇帝面前的红人,谁又敢对他的恶劣行径说什么呢?况且,林冲只是一个禁军教头,朝中没有任何靠山。即使冒着极大风险保他一命,日后也不会得到多大好处。大部分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这也无可厚非。看起来,林冲被处死已经在所难免。

万万想不到,孙孔目此时会挺身而出。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果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孙定道:“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说!”孙定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府尹道:“据你说时,林冲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断遣?”孙定道:“看林冲口词,是个无罪的人。只是没拿那他两个承局处。如今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孙定不但为人刚直不阿,而且遇到事情有胆有识,非常讲究策略。
他要周全林冲,只能说服开封府尹。如果平铺直叙的说:林冲冤枉,我们要秉公执法。可能效果不会好,因为人家太尉府控告他的理由是: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而且人证物证俱在。而林冲的辩解,说是由两个承局带进去的,但是空口无凭。

开封府尹要判他重罪也不能就说是贪赃枉法。

此时孙孔目兵行险着,用了“激将法”。

他先反问府尹: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

府尹不论多么不想得罪高俅,也不能在表面上去溜须拍马,当他的奴才一样,开封府的府尹那也是一方大员啊!这样面子上过不去。

所以他立刻反驳孙孔目道:胡说!

接着,孙孔目就把平时高俅在开封府颐指气使的一些事情说了出来,“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

府尹平时心里肯定也对太尉府的霸道窝火,这时让孙定一说,脸上也挂不住了。

最后,他把心一横,顺着孙定的意思给林冲定了罪: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高俅本就理亏,又不愿因此和府尹翻脸,只得同意。
就这样,孙定保下了林冲一条性命,也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了林冲更多的精彩故事。虽说:身在公门内,毕竟好修行。但是,他在明知会得罪权贵给自己带来危险,帮助林冲又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情况下选择坚守正义,不就是英雄的行为吗?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五龙闹水浒,无非入云龙,混江龙,九纹龙,出林龙,独角龙。前三天罡星,可称为天龙,水龙,地龙,真龙也。后二地煞星,山林之龙者,假龙也。

(一)天龙——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是出场较早的梁山人物,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正式出场。智取生辰纲也有他的份,事发后随晁盖上梁山。

梁山大聚义时,位列第四位,号「天闲星」。后回家潜心修道。

入云之龙,这是龙的最高境界,也是龙的最高成就。真龙,名副其实。

(二)水龙——混江龙李俊

李俊是宋江刺配江州途中所结识的好汉,多次解救宋江。在书中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正式出场。大闹江州后随宋江上梁山。

大聚义时,位列第二十六位,号「天寿星」,任水军大头领。

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征方腊后,托病不朝,漂洋出海,最终在海外建功立业,潇洒快活。

混江之龙,这是龙安身立命的基础,翻江倒海,进退自如,真龙也。

(三)地龙——九纹龙史进

史进,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一百单八将。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正式出场。单就这份殊荣,足可青史留名。

起初落草少华山,后上梁山。大聚义时。位列第二十三位,号「天微星」。征方腊时,中箭而亡。

史进在梁山担任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少年英雄,天罡之数,可称真龙。

(四)叔侄双龙会

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其实是叔侄俩。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新孙立大劫牢」中出场。

解氏兄弟蒙冤入狱,这叔侄俩以及孙氏兄弟等共同解救,三打祝家庄后同上梁山。

大聚义时,均为地煞之数。征方腊时,出林龙邹渊战死,独角龙邹润得存。一语成谶,双龙果成「独角龙」。

梁山好汉,各个英雄。生死有命,又何必分真龙假龙!

宋江接父上山,李逵下山背母,公孙胜为何不把老母接到梁山

公孙胜虽说也是梁山好汉之一,但他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是修道之人,最终的目标是修成正果了道成仙。

宋江接父上山、李逵下山背母,那是这俩人确实把梁山当成家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但公孙胜则不然,他只是把自己当成梁山的过客,并没有长期久留的意愿,公孙胜深知宋江的奸诈虚伪,自己跟他不是一路人,不可以与此人长期共事。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公孙胜也就没有必要接老母上山了,没有意义。公孙胜背后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得道高人罗真人,他在梁山的所作所为基本都是罗真人在背后进行指导。公孙胜按照师父的要求帮助宋江建立一番功绩之后急流勇退,这样既不失义气,又可全身而退,从此隐遁山林悉心学道,红尘中的是非恩怨,刀光剑影就此别过。

整部《水浒传》中像公孙胜这样能非常深入的看透宋江此人的虚伪本质,并对梁山的走势与结局保持清晰认识的人并不多。公孙胜才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有智慧的人。此正是:

看破功与名,不恋官与禄;尘世繁华皆浮云,我心如止水!公孙胜,真高人也!

宋江率领好汉们攻打其他山头的目的是什么大家怎么看这个事

《水浒传》中,宋江只率领梁山好汉打过芒砀山,没有攻击过其他山头。因而,本回答就以“公孙胜芒砀山降魔”为线索,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宋江为何要亲自去打芒砀山

却说梁山好汉大闹华山,斩杀了华州贺太守,救出了九纹龙史进,少华山的好汉全部入伙了梁山。

宋江率领人马回到山寨,忽一日,朱贵前来报信,说芒砀山有一个“混世魔王樊瑞”,纠集了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叫嚣要吞并梁山。宋江听了大怒,便要亲自率领人马走一遭,灭掉芒砀山的混世魔王。

故事写到这里,我觉得就是《水浒传》的一大转折节点了。为什么呢?

收拾了芒砀山的混世魔王,此后的故事就围绕曾头市展开,攻打曾头市写的是梁山好汉抗金。宋江以及梁山好汉从此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为纲领,由造反而抗金保境,为国尽忠。

《水浒传》故事所设计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原本就是一群“妖魔”,绝非一来就是好汉豪杰。诸如林冲、鲁智深、武松这样被吹捧成所谓的忍者、行侠仗义的好汉,一出场几乎都干着“妖魔”的勾当,不是一亮相就被写成英雄的。

比如,鲁达打死郑屠,写的是镇关西打死了一个渭州城的屠户。鲁达才是《水浒传》文本中的“镇关西”,这是他自己说的。关于鲁达打死郑屠这件事,我已经写过很多次了,也跟很多朋友交流探讨过。凡是真正的《水浒传》(而不是“水浒”)爱好者,大都认同了我的观点。

鲁达就是“镇关西”如果有争议,那么,武松帮助一个比蒋门神还黑的黑帮头子施恩,滥杀张都监府中十余条无辜,肯定也不是侠义行为,同样是“妖魔”害人。做了行者的武松顿悟,打算通过招安赎罪。

正是因为梁山好汉都是“妖魔”,所以,施耐庵特别写了一段“还道村”的故事,暗示宋江肩负着带领“妖魔”斩断魔心,“还道”于正道。妖魔不“还道”,又怎么能“替天行道”呢?

因而,宋江攻打芒砀山,施耐庵说是“降魔”。宋江降魔成功后,梁山便向金兵发起了进攻。因而,这一回宋江要亲自走一遭,晁盖没有发言,施耐庵甚至提都没提托塔天王。

芒砀山曾经发生过非常著名的大事件,是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地方。宋江在这里降魔,却并非除魔,樊瑞、项充、李衮都做了梁山好汉。因而,攻打芒砀山之后,梁山好汉便正式开启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之旅。

这就是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攻打芒砀山的寓意所在。但是,为何回目写的却是“芒砀山公孙胜降魔”呢?

史进为何在芒砀山惨败

这回书写得很有机巧,也很有意思。得知芒砀山樊瑞跟梁山叫板,宋江要亲自下山消灭他们。史进却站出来,主动带着少华山人马前去攻打芒砀山。

史进以新到梁山,要以芒砀山作为入伙之礼,带着朱武、陈达、杨春去打樊瑞。这样写,文本逻辑非常严谨,也非常符合情理。那么,施耐庵为何不把芒砀山的故事写在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后呢?三山人马去打芒砀山,岂不是更有把握收拾几个毛贼吗?

这其中的寓意就很有意思了。史进绰号“九纹龙”,隐喻的北宋九代皇帝,在梁山故事时期,更多的隐喻了宋徽宗。九纹龙上应“天微星”,帝星微暗,盗贼蜂拥,九纹龙又如何降服得了妖魔呢?

前有汉高祖在此斩白蛇成就帝业,这回,宋徽宗帝星暗微,又如何再起于芒砀山呢?

这一仗,还把朱武的老底子给掀了,神机军师不通阵法,根本就打不了仗。其实,朱武身上的“神机”并非军事才华,而是“朱洪武”误走的“妖魔”。《水浒传》中朱洪武误走的妖魔,其实就是立孙子做皇帝。而且,施耐庵在书中交代了建文帝的去向——这难道还不是天大的“神机”吗?

史进败得很难看,朱武逃命很狼狈,于是,又准备向梁山求救。宋江其实早就知道史进等人打不过樊瑞,没等史进派出信使,便带着吴用、公孙胜以及两千军马到了芒砀山。

“九纹龙”打了败仗,被项充、李衮追杀三四十里,朱武无计可施,还得求助于宋江。九天玄女曾经要求宋江“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宋江主动率兵前来,大有照应“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的意思。

但是,公孙胜不答应,十分顺利的取代宋江、吴用,做了这一仗的总指挥。施耐庵忽然把公孙胜写成一个真正的“阵法方诸葛”的超级军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公孙胜是梁山的总监军

我在《水浒无间道》这个专栏中,详细的写了公孙胜的故事,还差最后一篇,就彻底揭秘了梁山这个“入云龙”,他就是一条“真龙”。在此,透露一点:公孙胜其实就是梁山的总监军,代表道家监督、引导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国安民”。

宋江从九天玄女庙回梁山后,公孙胜立即返回蓟州,向罗真人报告去了。戴宗、李逵在请公孙胜去高唐州降服高廉时,给罗真人“汇报”了梁山“替天行道”的情况,罗真人甚是欢喜。公孙胜重新出山时,罗真人嘱咐他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罗真人否决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辅国安民”,道家不辅佐宋徽宗这朝国君。

公孙胜执行道家秘密任务,这也是“天机”。因而,“天闲星”在梁山很少做主,更不会主动作为。但是,来到芒砀山,公孙胜却十分积极的观敌料阵,一眼看出了山上“都是青色灯笼”。于是,公孙胜便动起了“降魔”主意,向宋江担保来日必然要捉住项充、李衮二人。

在芒砀山故事之前,施耐庵只字未提公孙胜善阵法,打芒砀山时,公孙胜却献“八阵图”,一番高论令宋江大喜。

上文讲到,梁山好汉都是道家的妖魔,原本是由宋江“呼群保义”,引领一百单八将“还道”,然后替天行道。但是,宋江差点被九天玄女威逼利诱而误导,多亏罗真人及时纠错,以“五雷天罡正法”让梁山好汉还于正道。但是,打芒砀山却又派了“九纹龙”,于是,公孙胜不得不出马了。

假如这一仗写吴用献计,公孙胜做法,像打高唐州那样,也是能够拿下芒砀山的。这样写固然有文本重复的毛病,但在文字上巧妙安排,写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施耐庵也是做得到的。有意写公孙胜降魔,就是为了体现《水浒传》的主题,照应开篇故事——到此,梁山好汉便要彻底转身,去“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所以,必定是公孙胜“降魔”,并且监督梁山别跑偏了。

公孙胜为何收樊瑞为徒

智取生辰纲前,公孙胜参与了七星聚义,此时的一清先生是不会“五雷天罡正法”的,直到要去收拾高廉之前,罗真人才把这个道家最高法术传给了公孙胜。看来,“五雷天罡正法”是不轻易传授的。但是,樊瑞一归降梁山,公孙胜就把这个法术传给了樊瑞,公孙胜能私自授法吗?

实际上,罗真人、公孙胜都是张天师的嫡传,施耐庵以“五雷天罡正法”告诉读者,执行引诱洪太尉放走妖魔任务的,就是罗真人。

为何说罗真人、公孙胜是张天师一脉相承的徒子徒孙呢?因为,施耐庵的“五雷天罡正法”的原型,就是张天师虚靖先生发明的“雷法”。这也是宋徽宗时期的张天师穿越到嘉祐三年,放走妖魔的一大寓意。

公孙胜破了芒砀山,就在上山把“五雷天罡正法”传授给了樊瑞,公孙胜能有这等权力?恐怕没有,之所以立即把道家这个最高法术传授给樊瑞,肯定也是张天师、罗真人计划内的事情。为何?

施耐庵把“雷法”写成“五雷天罡正法”,有的版本做“五雷天心正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施耐庵的意图是这个雷法只是管“天罡”的,天罡下界,必定得七十二地煞联合,才能降妖除魔,替天行道。

因而,道家便在“混世魔王”被降服后,委派此人去管理地煞群星。天罡、地煞中各有一位道家大法师,联手降妖除魔。

写到这里,便要打住了。道家完成了对梁山“妖魔”的降服、改造,并非仅仅针对“混世魔王樊瑞”一人。接下来,就是打曾头市了。曾头市的故事,隐藏着梁山好汉抗金,是七十回书之后的重大伏笔。

关于梁山好汉抗金的故事,以及七十回书之后的探轶,是我读《水浒传》的一大目的,也曾写过很多文章,此处就不多说了。

道家完成了对一百单八个妖魔的降服、改造,便要开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故事。因而,佛家的“托塔天王”就得退位,回归到“上界”做他的北方多闻天王去了。因而,芒砀山故事之后,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如果把小说《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樊瑞和包道乙放一块,这三个人谁更厉害

《水浒传》中公孙胜,樊瑞和包道乙放一起谁最厉害这个问题按小说原意描述肯定是公孙胜最厉害。

其中史书中根本不存在公孙胜这个人,只是小说《水浒传》塑造出来出来的一个能文能武,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好汉形象。公孙胜复姓公孙,单名胜,道号一清先生。河北人氏,自幼习文练武,后拜紫虚罗真人为师,尽得罗真人真传。因和晁盖等劫持了蔡京生辰冈后逼上梁山,做了梁山第四把交椅。

樊瑞也是一山寨头领,曾扬言要灭了梁山,善使妖术,后被公孙胜用五雷天心正法收服。归顺了梁山,公孙胜并收为徒,传授五雷天心正法。

包道乙是金华山出家的道士,惯使妖术,助邪驱正,是方腊手下凶勇的将才。善使混元剑。号称玄天混元剑,能飞百步取人。打虎英雄武松正是中了他的妖术被混元创砍其一臂。此人后轰天雷凌振一弹炸飞身亡。

综上所述,樊瑞和包道乙的法术与公孙胜相比相差甚远,换句话说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当然这都是作者描述的而已,咱也无处追其究竞。

入云龙公孙胜战力如何

入云龙公孙胜是《水浒传》中文学人物,是这部书中形象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一。整部《水浒传》,梁山好汉中,敢叫“龙”外号的人只有两位,除了公孙胜,再有一位就是“天寿星混江龙”李俊。先说李俊,书中说他“后来为暹罗国之主”(泰国)。

再说公孙胜,在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出场,书中描书公孙胜与晁盖并不识,只慕名而来,欲与晁盖联手劫取生辰纲。且看书中,公孙胜自我介绍:“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小道是蓟州人氏,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因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

通过公孙胜的自我介绍得知,公孙胜的强项是法术,而不是武功,他的武功也只有二流水平。事实上也是,每次上阵他都是靠法术胜人。第一次使用法术,是何涛率官兵来抓捕晁盖等人,当得知官兵赶来,公孙胜说:“休慌,且看贫道本事。”当阮家兄弟把官兵引进芦苇荡,正是公孙胜呼风、放火大败官兵。

公孙胜是梁山英雄中不多的,能得到善终的人之一,真一条龙,见首不见尾。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你觉得哪个“法力”最大

小说《水浒传》中,正宗法力最大的就是五台山的智真长老和九宫山的罗真人。

智真长老的高深法力于《水浒》一书中并没有显示。但无法无天的鲁智深对其格外尊崇,不敢无礼;五台山附近势力庞大,人人皆称其为活佛;还有点化宋江归宿数语。见其与罗真人难分轩致,堪称一时瑜亮。

至于罗真人,我不用多所饶舌,他是入云龙公孙胜的师父,一千呼风唤雨的黄巾力士,任意一人便弄得黑旋风服服贴贴,真人二字,当之无愧。

梁山泊正宗法力最大的则是入云龙公孙胜,擅长五雷天罡正法,打败邪师高廉。谋略方面则数宋江(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气魄之大,其帝王之谓乎。)、智多星吴用(奇谋)和神机军师朱武(军伍战阵)。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公孙胜

《水浒传》中的公孙胜原本是一个牛鼻子老道,为人刚勇、强横、猛烈、暴躁。他不仅剑法高超,还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降妖邪。师父罗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的世外高人。

公孙胜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劫取生辰纲就就是看不惯梁中书给他岳父送的十万贯金银珠宝,而这些钱财都是他们从百姓手中搜刮来的。劫走这笔钱后他才上的梁山,上梁山之后,他的地位在宋江、卢俊义和吴用三人的下面,排名第四,虽说排名是在吴用的后面,但其实他和吴用均是宋江的左膀右臂。而吴用的本事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聪明才智,而公孙胜既然可以和他并称,这也就说明公孙胜的智商也是很高的。

当初,宋江等攻打高唐州时为高廉妖法所败,只得再请公孙胜下山相助。公孙胜大破高廉的妖法,从此与梁山泊英雄为伍。

宋江派史进攻打芒砀山,史进首战不利,公孙胜过后赶到,摆下八阵图,破了樊瑞的妖法,收服樊瑞等。

公孙胜也是梁山泊掌管机密的军师,随众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征伐辽国,旋即讨伐田虎。田虎的军师乔道清以妖法打败梁山好汉,公孙胜道高一尺,破了他的妖法,把他收服,梁山好汉才能顺利消灭田虎。

同时,公孙胜轻名利、有孝心。他在消灭王庆后,即出家修道。他虽为国立下大功,却不重名利,功成身退,回蓟州潜心修道。

水浒里公孙胜结局如何

小说《水浒传》里公孙胜的结局如何,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问题。题主大概是想知道这个道法高深的人物最后是不是成仙做祖了吧!且听初晓儿联系前文分析如下:

一,公孙胜的出场具有特殊的意义。

七星聚义,劫取生辰纲,公孙胜与刘唐找晁盖的目的相同。但公孙胜不像刘唐是在灵官庙里歇宿了一夜,被雷横绑到晁盖家里的。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公孙胜,是直接打上晁盖门上来的。

公孙胜不像刘唐那样,为了十两银子手拿朴刀与都头雷横厮并。

“不义之财,取之无碍!” 公孙胜旨在取了贪官鱼肉百姓的钱财,以打击乱自上作的宋王朝统治。

想来罗真人的高弟,是奉师命而来,不是简单的夺了金银珠宝,好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是造成官逼民反的既成事实,为梁山泊起义张目。

就在这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正义旗帜下,梁山好汉杀官造反,攻城陷地,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二,宋江上山后,公孙胜离开梁山也具有特殊意义。

宋江“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后来到梁山泊,他的父亲宋太公、弟弟宋清也被晁盖派人接到梁山。公孙胜借此机会,说他自从随晁盖上山后,没有回去见过母亲和师父,便辞别晁盖、宋江要回蓟州。

之后,李逵放声大哭,说他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亲娘。晁盖、宋江答应李逵回家接母。

小说《水浒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李逵下山,“真假李逵、“沂岭杀四虎”等情节脍炙人口。

而公孙胜拿了行李包裹,众人送别后去了蓟州便没有了下文。似乎是个闲笔。

但公孙胜在宋江上山之后即离开梁山,而且一去不回,直到梁山泊攻打高唐州,被高廉打得大败亏输。宋江不得已派戴宗、李逵到蓟州九宫县二仙山请公孙胜二次上山,大破高廉。

公孙胜这次离开梁山,透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宋江来者不善,之后他将要改变梁山泊的宗旨。比如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把晁盖杀富济贫的梁山泊引向受朝廷招安的方向。

公孙胜是明显反对招安的,他的目的不在封妻荫子,光耀门楣,而在于救民于水火,匡扶正义。

罗真人的首徒,未卜先知并不奇怪!

三,《水浒传》里公孙胜的结局。

公孙胜是在梁山好汉打冀州结束以后,攻打方腊以前离开宋江他们的。

戴宗、李逵请公孙胜回梁山时,罗真人给了公孙胜八个字的偈语:“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小说《水浒传》本来是没有征王庆、田虎的情节的。征王庆、田虎共二十回情节的添加与施耐庵、罗贯中在世的时代不符。语言和情节也比《水浒传》其他内容粗俗得多,不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所作。

一百回本《水浒传》,梁山好汉打了幽州回到汴京,然后便被派去攻打方腊。

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打幽州是征辽,是反抗外族侵略。这是爱国志士分所当为的。

打完幽州到了汴京,下面就是打方腊。

方腊起义,是“对宋徽宗时期,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的反抗。” 与当初公孙胜请晁盖领头劫取生辰纲,是同样性质的。

宋江打方腊,是煮豆燃萁,兄弟相煎,手足相残。公孙胜不会参加这种手足相残!

所以,公孙胜随宋江打了幽州便辞别众弟兄,返回蓟州,潜心修道。这就是公孙胜的结局。

题主看到这里,对于公孙胜是否成仙做祖,得道飞升,初晓儿认为不那么重要吧。

请问《水浒传》中为何要描写公孙胜斗法收服樊瑞这个情节

樊瑞其实是公孙胜的同门师兄弟,除了樊瑞而外,公孙胜还有一个师兄弟,那就是高唐州知府高廉。这就是《水浒传》中写公孙胜斗法收服樊瑞这个情节的原由,其中的深意就是以樊瑞照看或者监督七十二地煞,与三十六天罡联手降妖除魔。

这件事,咱们还得回到“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去解读。

张天师是总瓢把子

我在其他文章中,早就解读了赵匡胤父子、朱元璋父子都是洪太尉,而洪太尉就是放走妖魔的张天师。这其中的关系很复杂,不是一篇短文能够解读清楚的。因而,我以这个题目为线索,讲其中一个关联关系,以证明这几个人原本就是一个人。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收服了樊瑞,便立即传授他五雷天罡正法。这个法术,绝不是施耐庵凭空想象虚构的,而是书中写到的虚靖先生发明的道家最高法术——雷法。而这个虚靖先生,就是骑在牛背上吹牧笛的张天师。

赵匡胤是上界霹雳大仙下界,岂不就是“雷神”吗?雷法、就是霹雳大仙之法。所以,赵匡胤就是张天师。虚靖先生九岁嗣教,十一岁奉诏入阙,以雷法除掉了懈州盐池怪蛟。施耐庵笔下的张天师,绝对是《嗣汉张天师世家》中的第三十代张天师虚靖先生。但是,他肯定不是牧童,做过牧童的是朱洪武,张天师又是朱元璋。

朱洪武就是洪太尉,赵匡胤曾经做过殿前太尉(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他也是洪太尉。

洪太尉虽然又以高俅、洪教头等形象暗中出场,但张天师却自始至终把控着《水浒传》的故事走向,决定着梁山好汉的命运。梁山好汉大聚义时,照应的就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公孙胜与张天师祈禳瘟疫一样,做七昼夜罗天大醮,招来了霹雳大仙,决定了梁山好汉上应天星。

因而,张天师才是《水浒传》中阴魂不散的总瓢把子。当然,因为张天师、洪太尉本来就是一个人,这个人又隐藏了赵匡胤、朱元璋等皇帝,实际上,放出妖魔,决定《水浒传》故事走向以及梁山好汉命运的就是这些皇帝们。

这些极其复杂的隐喻,假如以文本线索解读,那就是张天师是罗真人的师父,公孙胜的师祖,他们以“五雷天罡正法”一脉相承。

张天师是公孙胜的师祖,又与公孙胜斗法收服樊瑞有什么关系呢?

樊瑞为何是芒砀山的混世魔王

芒砀山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创立西汉王朝的龙兴之地。而樊瑞的名字,就隐藏着朱元璋。朱元璋,字国瑞。而且,朱元璋认为他的国运与汉高祖王朝的国运一样,都是火德运。因而,他要与汉高祖并驾齐驱。书中写到的“太祖武德皇帝”,出自赵匡胤的谥号,更出自朱元璋的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的谥号中,有“武德”二字,他的庙号后来恐怕是朱棣搞鬼,没能以谥号“高皇帝”而做“明高祖”,只做了“明太祖”,这就是书中真正的“太祖武德皇帝”。

朱元璋的谥号中,有“大圣”二字,所以,樊瑞手下的一个副将就是飞天大圣。至于八臂那吒项充是怎么回事,讲起来有点复杂,此处暂时搁下不表,讲到李衮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在施耐庵笔下,朱元璋,也就是朱国瑞就是一个混世魔王,不配占据芒砀山。但樊瑞恐怕还真的斩过白蛇。这条白蛇,便是龙虎山上的雪花大蛇——生于蛇年大雪节前夕的朱允炆。朱洪武立朱允炆做皇帝,是害了这个孙子,因而,雪花大蛇见了洪太尉,便朝他脸上喷毒气。朱国瑞害得朱允炆一家做了丧门神,这难道不是芒砀山斩白蛇吗?

樊瑞身上也有帝王的隐喻,其身份不亚于公孙胜。如此,公孙胜为何能够斗法赢樊瑞,收服了混世魔王呢?

天罡地煞也有区别

洪太尉命罗真人(上清宫住持真人)打开伏魔之殿,见到了一块石碣。书中写道: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

而当公孙胜做罗天大醮,招来霹雳大仙,霹雳大仙又化作火块(火德运)钻入南方地下化作石碣时,书中便是这样写的: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

这两段描写需要稍微细读一番。按照施耐庵的描述,伏魔之殿出现石碣时,只有正面刻有文字,背面只有“遇洪而开”这四个字。而这块石碣降临梁山时,却是两面都有天书文字。

这就意味着,出现在伏魔之殿中的石碣只有三十六天罡,没有七十二地煞。这是施耐庵本着道家传说,三十六天罡下界,联手七十二地煞降妖除魔。这个寓意,书中早就在“开篇引首”故事中做了交代: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

天罡地煞各有来历,最终齐聚梁山。这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我们稍微看看梁山好汉排座次,天罡地煞各自序列的前几名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宋江是“宋三郎”,“孝义黑三郎”,但宋江却是家中老大。这其中说的是赵家老三赵光义不遵守母亲杜太后的金匮之盟,霸占了皇位,把原本要还给赵匡胤世系的皇位还给了自己的第三子宋真宗。故而,《水浒传》原版中写到的北宋皇位传承,就没有宋真宗。

原来,“孝义黑三郎”竟然是这样的隐喻。当然,宋江在江州等故事中,还“客串”过燕王朱棣。

天罡仅以宋江为例,为节省篇幅,就不再多讲了。而地煞的排名更是深赋玄机,竟然隐藏了皇位传承,以及暗藏了《水浒传》的作者是谁这样的深度隐秘。此处,我只说前三名朱武、黄信、孙立。简而言之,这三人就是“朱皇孙”,就是说的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这件事。

写到这里,我大致归纳一下:三十六天罡主要是隐藏大宋王朝的事,以宋朝的事,深藏靖难之役,也就是朱棣做皇帝之前的事。七十二地煞则更多地隐藏了朱家的皇帝们,除了“朱皇孙”、樊瑞、李衮,还有陶宗旺、王定六等人。天罡主喻已经过去的事,地煞则侧重当下(靖难之役)的秘史。

天罡星有五雷天罡正法,地煞却只有妖术。所以,公孙胜就出马布阵,以五雷天罡正法收服了樊瑞。继而,又以这个法术传授樊瑞。于是,樊瑞就是七十二地煞的总代言人,或者是总监军、总保护神。

可惜的是,《水浒传》的故事到梁山大聚义时就没有了。假如后文还有故事,樊瑞的作用会更显得突出。

结语:为何公孙胜、樊瑞、高廉是师兄弟

这个问题同样是公孙胜为何斗法收服樊瑞的原因,此处,我简单地讲一讲。

我先罗列一下公孙胜没学会五雷天罡正法之前的做法,对比高廉、樊瑞的法术,看看其中是不是有很深的关联。

智取生辰纲之后,公孙胜在石碣村做法:忽然只见起一阵怪风:“飞沙走石,卷水摇天。黑漫漫堆起乌云,昏邓邓催来急雨”。……正被这大风刮得你撞我磕,捉摸不住,那火光却早来到面前

高廉在高唐州做法:只见高廉队中卷起一道黑气。那道气散至半空里,飞沙走石,撼地摇天,刮起怪风,径扫过对阵来。……把剑一挥,口 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黑气起处,早卷起怪风来。

樊瑞芒砀山做法:仗着混世魔王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几处做法不用多做解读,能够证明这三个会妖法的人师出同门,他们都是张天师的徒孙。张天师在放走妖魔时,书中是这样写的: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张天师虚靖先生把法术传授给了上清宫住持真人,这个真人就是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罗真人在传授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时,说道: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却与高廉的一般。所以,公孙胜与高廉是同门师兄弟。

公孙胜在收服樊瑞之后,宋江立主教公孙胜传授五雷天心正法与樊瑞。书中说樊瑞大喜,那就是公孙胜应允了。公孙胜为何敢背着师父私授秘法?正是因为这两人是师兄弟,师哥早就奉了师命,给师弟授法,宋江不说,公孙胜也会这样做。

公孙胜不需动员,便先献石头阵,再做法收服樊瑞,大致就是这些原因。

至于公孙胜为何深知诸葛八阵图,施耐庵为何不断细细描述张天师法术,五雷天罡正法还有什么寓意,等等隐秘同样与公孙胜收服樊瑞有关。这个回答讲这么多,已经足够,不需要再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