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习俗

过年的风俗习惯(春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10 15:23:10 浏览1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春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谢谢你的邀请。我的家乡在沧州农村,靠近蓝蓝的大海。据传说,那就是当年林冲发配的地方。

我的家乡,过年的习俗大部分和全国各地的习惯都非常接近,有一种习惯是与众不同的,我就拿出来说说,与友友们分享。

年三十晚上在宽阔的街中央烤秣牙。就是将一捆戴着叶子的高粱杆子捆绑整齐,年三十晚上掌灯之前树立在大街中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包完了饺子,大菜也准备齐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从家里走出来,开始烤秣牙。临街而放的林林行行的高粱杆,是由临街的人家准备的,就由这家的家长来点火,几乎是同时,大人们将竖立在街中央的高粱杆从上面点着了,满街欢声笑语,火光映红了大人孩子的张张笑脸。

这种高粱杆个子高高的,又是从上面点着的,就像一颗大的火炬,燃烧的很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围着火炬转圈烤火,就叫烤秣牙。据大人们说,烤了秣牙,一年不生病。

高粱杆越烧越矮,家庭主妇们,都是非常熟悉的老邻居,开始相互拜年、祝福,接着就回家煮饺子去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响起了雷鸣般的鞭炮声。这说明家里的饺子煮好了,人们便陆陆续续回家吃饺子喝酒去了……

正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肚子里没有多少空间,很快就有一群群孩子从家里跑出来了,围着火堆继续烤秣牙,一直到地上的高粱杆完全燃尽了,街上还活跃着欢乐的人群......

你们过年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或者习惯吗

大年除夕之夜的神密习俗

大年除夂,众所周知。年年都过,确不知其中的秘密玄机。

除夂何意?年终最后一个晚上,夂本为晚,除夂,除去之意。有除旧布新,辞旧迎新,冬去春来之意。。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重视过年的习俗,尤其是大年除夂的习俗。并非是封建迷信,应该是几千年的经历所悟,不得不重视规范除夂之习俗。

据我小时候过大年,尤其是过除夂之夜的习俗,公开展示如下:

一,过年之前,最忙最晚也要在除夂之前,沐浴净身,洗头洗脚。不然过新的一年,心中不净,烦扰麻烦不断,还可能染上皮肤之病。

二,旧时没有电灯,只有吊到房梁上的,烧火油的灯盏。这个灯盏在除夂之前必须擦干净吊结实,一夜点亮不能灭灯,如意外灭灯,或从房梁掉下摔碎,主一年家中,有意外发生,十有九准,决不是耸人听闻。现代电灯,要求依然。

三,一年再贫困的人家,也要筹备一顿饺了,及充分的饭菜,预示新的一年,不会断粮。再穷也要换身新衣裳,预示新的一年有衣服可穿。现在,时代好了,更要把除夂过得好一点。

四,除夂之夜,多说吉祥话,不言倒霉语。俗称“破话”,不然一年不顺,多有不愉快之事发生。这是家中长辈反复咛嘱的事情。

五,除夂开始,即给已故先辈,保家仙位,天地神佛,烧香上供,以祈祷天地,佛仙,先灵的保佑。否则视为不孝,不敬,大逆不道,可能受到惩罚。

六,除夂,十一点之前,再困不能睡觉。不然主新的一年,精神不振办事不利。挨到十一点,俗称“发子”之时,放鞭炮,拜村庙,给家族中老人,问好,磕头,拜年。这一礼节决不能免。

七,杯盆碗具,一定端稳拿好,决不能弄破,更不能摔碎,不论有意无意。不然主一年不顺,或有病灾,以及夫妻分离之事发生。切切住意,不能马虎。

八,除夂一晚,和气致祥。家里大人孩子,不能绊咀,生气,打架,更不能见血光之事。主一年家不和,事不兴,人不宁。

其它禁忌,不胜枚举,只列重点,善意提示。不信者自便。


快过年了,你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

春节,中国年。境外一些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民族也有春节习俗。春节称过年,过大年,不是某一天,而是一个时段。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很深很厚的文化底蕴和许多的民俗讲究。春节,是一个集团圆丶欢庆丶互祝丶相谊丶和好的综合节日。有些地方从腊月初八就进入年节,有的从腊月廿三开始,或正月初五,或正月十五結束。做为农耕文明的华夏民族,冬月正是闲季,正好开展各种交谊活动。走亲访友是其中重要一项,大年三十,举家团圆,大酒大肉。大年初一,鞭炮饺子拜大年,大年初二,闺女女婿回娘家。大年初三初四,补春节未尽礼仪。大年初五,称破五或过小年,大吃大喝后开始农耕劳作。再有就是和解之时,如果亲朋或邻里之间有些小矛盾小纠纷,春节期间拜个年,就一拜而过,互不计较了。再有,中国人的节日,都与饮食文化密不可分。春节期间在吃喝上的讲究也很多,各地习俗也不尽相同,略去不述。春节期间的每个时段也有不同的内容及称谓:腊八称熬,腊月二十三称祭,除夕夜称过,正月初一称年,正月初五称破,正月十五元宵节称闹。春节是华夏民族的大节,其内函厚重,寓意太深。

过年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我们家乡过年还是很热闹的,每年到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腊八粥里有糯米、红豆、花生、红枣、桂圆、大米、莲子、百合等。老年人说熬的越稠越好,象征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过了腊八节后,家家户户都到集市上去买肉买鱼回家放在大盆里,拿盐一把一把地撒在鱼肉上面,在盆里腌制一个星期,晴天把腌制好的肉鱼鸡鸭用勾子勾好拿到院子里挂起来晒,等到年三十那天吃。

过了腊八节,我们家乡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村子里开始搭戏台,请戏班唱大戏,村子里男女老少吃过午饭拎着小凳去看戏。

到了小年二十三,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赶回到了家乡,集市上开始卖春联,每家每户都要买上几幅。贴大门的、小门的,还有贴车上的。也有贴院子里的如:抬头见喜、八方来财等。都是吉利的词语。大家都祈盼新的一年大吉的利,好运连连!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一大早男女老少就起床了,大家都穿上提前买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开始。吃过早饭,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准备过年的大餐,鱼是大年三十一定要有的,大多都是一条整个的红鲤鱼,我们这里年三十这天是不能把鱼吃尽的,要留一大半,说是要年年有鱼。

肉圆子也是大年三十一定要有的,说是象征着一家子团团圆圆。

饺子也是年夜饭一定要吃的,老人们说是饺子像元宝,象征着年年有钱。

一家子忙了大半天,一盘一盘的菜终于端上圆桌。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放烟花,年夜饭开始了……

孩子穿着新衣服,手里提着长辈们早就买好的灯笼,一边吃着一边玩。辛苦了一年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除夕夜的大餐。

吃年夜饭时长辈们就把准备好的红包,塞在孩子们的衣兜里,说是压岁钱,也是希望孩子们有钱花,长大后能挣到钱。

我们家乡大年初一早上要到村庄里给长辈们拜年,大年初二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走亲访友的。大家拎着水果礼物,互相聚聚,在一起喝酒说笑,平时各忙各的,春节时候都互相来往,联络感情。

2019年的春节快要到了,愿新的一年大家都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你们那过年都有什么习俗,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些习俗的

这里的过年习俗

我的老家在皖鄂赣三省八县(市)交界处,这里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年味气息尤为浓厚:年炮、年烛、年画、年对子;年饭、年耙、年肉、年豆腐;辞岁、守岁、压岁;大年、小年、完年、拜年等五光十色,花样出新,让你目不暇接,兴趣盎然。

过年的许多禁忌让人笑不拢嘴,如:完年只要公鸡;完年只要男人;吃鱼不吃头尾;垃圾三天不出门;三十日不捏针,初七不拿剪刀;除夕之亱不熄灯,吃年饭不坐乌龟席等等。

最热闹的习俗是玩花灯、龙灯、狮子灯。玩这些灯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元宵,花灯、龙灯、狮子灯都是由当地民间艺人制作和玩耍,且走村串户连环玩,各村都要敲锣打鼓放炮迎接,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还有初一,初七,十五元宵日,都要到村头公共场地踩高跷、敲联宵,扭秧歌,说大鼓书,唱文南词(黄梅戏的姊妹)等,各路民间艺人登台表演,各露奇招,那种高腔,那种土调,真让人笑痛肚子。这些春节民风习俗,烙印在了老年人的心中,从那张张灿烂的笑脸上,让我们看到人们对这些过年习俗的欣赏和爱慕。

透过这些鲜活的春节习俗,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地域芬芳和历史厚重。可以说,当地过年的民风习俗,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战地文化的风骨神韵;是民俗文化的多彩灵动。人们喜欢这些纯朴的,快乐的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