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李恢 有哪些

三国里姓李的人有哪些?三国中蜀汉有哪些云南籍的大将,老家分别是什么地方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11 01:05:04 浏览2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国里姓李的人有哪些

三国里姓李的有
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李儒:三回,董卓婿,王允杀。
李肃:三回,虎贲中郎将,吕布友。斩董卓首级,后为吕布杀。
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
李蒙:九回,董卓余党。死于马超之手。
李别:十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膺:十一回,河南尹。
李封:十一回,吕布将。为许褚斩。
李暹:十三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乐: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东将军。为徐晃杀。
李丰: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李通:十八回,江夏平春人,字文达,操将。为马超杀。
李孚:三十二回,袁尚主簿。
李珪:四十回,刘表幕官,为蔡瑁斩。
李春香:五十七回,黄奎妾,告密被操斩。
李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于禁误射杀。
李恢:六十回,建宁俞元人,刘璋士。归刘,
李严:六十四回,南阳人,字正方,刘璋将,降刘,后犯错,被谪为庶人。闻亮死病亡。
李氏:七十四回,庞德妻。
李伏:七十九回,汉中郎将,令献帝让位曹丕。
李意:八十一回,青城山隐士。
李异:八十二

三国中蜀汉有哪些云南籍的大将,老家分别是什么地方

如今的云南省,地处西南,不仅与我国的贵州、广西、四川、西藏等地接壤,而且还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毗邻。汉末三国时期,云南属于蜀汉的管辖范围,而效力蜀汉的云南籍五大名臣皆来自于名门望族,其中两位是秦国名臣吕不韦的后人,三位出自大族李氏。

第一位:吕凯。吕凯,字季平,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人。吕凯出身于名门大族,早年在永昌郡供职,官至五官掾功曹,以忠直善书而闻名。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不久,西南边陲多地地方豪强借机拥兵反蜀。当时的益州豪强雍闿,举兵斩杀建宁太守正昂,独霸一方,又向东吴俯首称臣,被孙权任命为永昌太守。

得知雍闿反叛的消息后,吕凯非常气愤,组织境内官民抵御叛军,雍闿等叛军数次进攻永昌未果。于是,雍闿又向永昌发布檄文,想诱降吕凯,遭到吕凯拒绝。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挥师南征,平定南土叛乱后,为表彰吕凯抵抗叛军期间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忠贞不渝,任命其为云南太守,赐爵阳迁亭侯。不过,吕凯命运多舛,还没有上任就被叛军残部杀害。

第二位:吕祥。吕祥,云南太守吕凯之子,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人。云南吕氏先祖为战国时期的秦国丞相吕不韦。吕不韦被秦王嬴政诛杀后,族人被流放至此落户生根。至汉末三国时期,吕氏成了当地的名门大族,当时的不韦县,就是取自吕氏先祖的名讳,吕祥一族皆为吕氏后人。

刘备于蜀川立国期间,西南叛乱频发,蜀汉采取了从当地大户中择选人才自治的政策。吕凯被叛军残部杀害后,诸葛亮念其功业及威名,再加上其家族的影响,任命吕祥子承父志在当地镇守。据《蜀世谱》载,蜀国灭亡后,吕祥还担任过西晋的南夷校尉,其后世子孙也世代在当地为官。

第三位:李恢。李恢,字德昂,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人。李恢出身于当地的豪门大族李氏,早年在建宁郡任职,官至督邮。刘备进军益州时,李恢弃暗投明,在绵竹投靠其帐下效力。效力蜀汉期间,李恢屡建功业,刘备对其非常信任与器重。虽然在此期间,李恢曾被人诬陷谋反,刘备不仅不信,而且还当众为其平反。李恢早期历任主簿、别驾从事、庲降都督、交州刺史等职。

刘备病逝后,西南多地豪强拥兵反叛。诸葛亮起兵平叛时,李恢率部积极响应。在平叛的过程中,李恢身先士卒,在各地与叛军周旋,斩杀贼首、尽灭贼卒,屡立战功。平叛结束后,诸葛亮论功行赏,晋升李恢为安汉将军,赐爵汉兴亭侯。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李恢迁任建宁太守,两年后病逝于任上。

第四位:李遗。李遗,安汉将军李恢之子,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人。李遗与吕祥的境遇类似,虽然史料当中对其生平事迹未作记载,但是,李氏也是云南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家族势力的影响非常大。据《三国志李恢传》载,李恢的姑父爨(cuàn)习,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之后。爨习因违反律令,郡中官员上报太守,要将爨习与李恢一同罢官免职。

然而,当时的郡太守董和因惧怕爨、李两家在当地的影响,没有同意郡中官员的提议。从这段记载中,足见李氏家族在当地的影响。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李恢病逝之后,蜀汉又任命其子李遗沿袭父亲的爵位,继续为蜀汉镇抚地方。

第五位:李球。李球,安汉将军李恢的堂侄,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人。李球出仕蜀汉的原因与堂兄李遗如出一辙,都是名门望族李氏的后人。李球出仕之后,受到了蜀汉朝廷及重臣诸葛瞻等人的器重,官至羽林右部督。曹魏末期名将邓艾率部伐蜀时,李球与诸葛瞻在绵竹共同据守,与魏军交战时不幸阵亡。

跟随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李恢,为何名气不大

跟随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李恢之所以名气不大,是因为李恢的知名度不高,他虽然为诸葛亮建立了很多的功劳,但是由于他为人谦虚,所以他才不被世人所熟悉,这样就导致他的知名度不高,而大家所知道的都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大家都认识诸葛亮,而不认识李恢。再加上李恢主要是活跃在南方,跟北方的战事没有太大的交集,也就导致李恢并没有活跃在历史的书籍上。

那么这里说到诸葛亮,想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中有一个特别的内容,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当他的军师,但是诸葛亮在这部剧中并没有知名度,而剧情就是这么安排的,就足以见得诸葛亮,在史书记载上还是非常重要的,而刘备要三顾茅庐才能请得上诸葛亮,这就足以见得诸葛亮的才智很好。所以说,这就见得诸葛亮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

这里说到诸葛亮,关于他就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就是草船借箭,那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就请耐心的听完。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三国时期的周瑜为了刁难诸葛亮,命令诸葛亮10天内造成10万支箭,而诸葛亮则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就能完成,而诸葛亮的策略就是前两天按兵不动,暗中准备大船20支,各种小船不计其数。这样就到了第3天的4更时间,这时候江上弥漫着大雾,诸葛亮命令所有船只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做出一个假装攻击的状态,而曹军误以为大军来袭,所以就下令放箭,而这就中了诸葛亮的计谋,所以说诸葛亮这10万支箭来得非常轻松,而这个故事也成为我们后人最喜欢谈论的事情。总的来说关于诸葛亮的名气大,或者说是李恢的名气大,这其实都没有特大的意义,因为他们都是历史上的人物, 我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历史,通过历史的事件来鞭策自己。

追奔逐北什么意思追奔逐北典故出处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是追奔逐北,追奔逐北的意思是追击逃亡的敌军,可能放到现代这个成语并不常用,但大家能多学一个成语也并不吃亏。追奔逐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诸葛亮掌权后不仅要北伐,还要平定少数民族的战乱,所以这中间就发生了南中之战。那这背后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李恢传》,时间是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主人公名叫李恢。原文如下: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巂,而恢案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绐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等同计谋,故以诚相告。”

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刘备病逝后,高定在越巂郡放纵暴戾,雍闿在建宁郡胡作非为,朱褒在牂牁起兵叛乱。丞相诸葛亮出兵南征,先从越巂开始,李恢则依照战前计划杀向建宁郡。建宁郡的部分县聚集联合在一起,在昆明包围了李恢的军队。

当时,李恢的军队仅是敌军的一半,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消息。李恢便欺骗南中的土人说:“官军的粮食已经吃完,正计划撤退去。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将士都已经久别故乡,今天好不容易回到家乡,不打算离开了,干脆与你们一起共商大计。故此,在此特意与你们打个招呼。”南中的土人相信了李恢的谎言,守备日渐松懈。李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军出击,打败南中土人。此后又追击敌军残部,南至盘江,东连牂牁,与诸葛亮大军交相呼应,最终平定了南中。李恢的军队立下大功,他也因此被封为汉兴亭侯,加授安汉将军。

此后,诸葛亮大军撤回成都,南中一带的少数民族再度叛乱,杀害驻军将领。李恢亲自前去征讨,平息叛乱,将那些叛军首领都迁到成都,从叟、濮等地获得耕牛、战马、金银、犀牛等赋税,补充军资。

今天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李恢在南中之战中的表现,叫做“追奔逐北”,意为追击败逃的敌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贾谊《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南中之战,是诸葛亮主政后的一件大事。经过数月激战,诸葛亮获胜。此战的结果如何,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是这样描述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似乎是大获全胜。《汉晋春秋》中也称,叛军首领孟获曾经说过“南人不复反矣”之类的话。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这则成语故事的介绍,就在诸葛亮大军离开南中后不久,南中便再度出现大规模叛乱。类似的记载同样出现在《马忠传》、《张嶷传》等传记当中,可见诸葛亮的南中之战并不彻底,元没有达到诸葛亮口中的“今南方已定”的程度,南中地区依然是个烂摊子。幸好有李恢、马忠、张嶷这样的悍将留守,历经多年才稳定了南中的局势。

三国中的李恢有详细介绍吗

  李恢(?---231),字德昂,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在蜀汉平定南中之中贡献甚大。
  人物生平
  李恢早年在郡里当督邮,他的姑夫爨习是建伶的县令,有违法的行为,李恢连坐免官。由于爨习是这一带有势力的豪族,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压了下来,没有免李恢的官。   【213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里任官,李恢在路上听说了,刘备自葭萌返回,开始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一定失败,而刘备一定能成功占领益州,于是便假称自己是郡里派来的使者,去见刘备。李恢在绵竹遇到了刘备,刘备很赏识他,让他跟随,一起进攻雒城。   【214年】,刘备派李恢去汉中连结马超,马超于是归顺于刘备。不久,刘璋投降,刘备领益州牧,以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有逃往的犯人诬陷李恢要谋反,执法部门将他抓捕,刘备认为李恢不会谋反,将他释放并升为别驾从事。   【221年】,刘备称帝,当时庲降都督邓方逝世,刘备问李恢谁可以代替他,李恢毛遂自荐,刘备笑着说:“我的本意也是用你。”于是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扎在平夷县。   【223年】,刘备病逝,高定、雍闿、朱褒分别在越巂、建宁、牂牁造反。225年,诸葛亮南征,首先到达越巂,而李恢进军建宁。各县的叛军集结,把李恢的部队包围在昆明。当时李恢的部队只有敌人的一半,又没有诸葛亮军的消息,于是李恢给叛军消息:“官军的粮食吃完了,打算撤退。我们中间有些人久里家乡,如今得到机会回来,不想再返回北方,想与你们共同谋划大事,所以才坦诚相告。”叛军相信了他的话,所以放松了包围圈的守备。李恢率军出击,一举击破了敌人,追赶敌人的残部,南至盘江,东到牂牁,与诸葛亮军声势相连。南方平定后,李恢的军功最多,被封为汉兴亭侯,加拜安汉将军。后来大军撤还,南方的少数民族又有叛乱,杀害了守将,李恢亲自带兵去讨伐,铲除了有意造反者,并把他们部落的头领都迁往成都,向叟、濮等族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犀革,用来补充军资,因此当时的军事费用并不缺乏。   【229年】,吴蜀联盟,划分天下,交州在名义上被划归吴国,于是李恢解除了交州剌史的职位,改任建宁太守,因此回到本郡任职,后来移居汉中。   【231年】,李恢逝世,儿子李遗继嗣。李恢弟弟的儿子李球,任羽林右部督,跟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
  历史传记
  蜀安汉将军、建宁太守。仕郡督邮,姑夫爨习为建伶令,有违犯之事,恢坐习免官。太守董和以习方土大姓,寝而不许。后恢知璋之必败,先主必成,乃投先主。先主嘉之,从至雒城,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为亡虏所诬,引恢谋反,有司执送,先主明其不然,更迁恢为别驾从事。章武元年,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先主薨,雍闿等反,围恢军於昆明。时恢众少敌倍,恢诈降,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东接牂牁,与诸葛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南夷复叛,恢讨灭之。建兴七年,以交州属吴,解恢刺史。更领建宁太守,以还居本郡。徙居汉中,九年卒。子遗嗣。
  演义传记
  蜀臣。初仕刘璋,赵云荐与先主。时先主正欲令一人往说马超来降,恢自荐往之。马超初不欲降,恢以理说之,超遂斩监军杨柏,将首极共恢一同上关来降先主。及益州定,恢为先主擢用。
  历史评价
  杨戏:“安汉宰南,奋击旧乡,翦除芜秽,惟刑以张,广迁蛮、濮,国用用强。”   《三国志·李恢传》:“李恢公亮志业,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
  相关事件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益州郡,首府在滇池县( 今晋宁县晋城)。汉王朝不断派兵驻守,移民垦田,兴修水利,经过了三百多年,到东汉末献帝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益州西部,金银宝货之地,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南中志》),同时,在郡县官员等统治阶级中,也和中原各州一样,形成称霸地方,拥有势力的豪强,史书称为“南中大姓”。   东汉献帝时李恢官本郡督邮(职司监察),他的姑父爨习, 任建伶令(建伶即今晋宁县昆阳)有违犯科条的事,李恢提出给予罢官的处分意见,刘璋所派的益州郡太守董和,考虑爨习是“方土大姓”,容忍迁就,把事情按下不予处理。为了维持地方各派势力之间的平衡,董和只好把李恢推荐给益州牧刘璋,另行任用。   李恢在去成都途中,得知刘备已自葭萌(今四川昭化县)攻成都。他审形度势,认为刘璋必败,刘备必胜,要做出一番事业,只有投刘备。因此,他不去成都而直接北上,以益州郡使者的名义,在绵竹和刘备相见,刘备十分赞赏李恢的才识,一起南下到雒城(今四川广汉县)。此时西凉名将马超,正因兵败投靠汉中张鲁,刘备为了收揽马超这员名将,同时也为了削弱张鲁的势力,以便夺取汉中,特派李恢去完成这项重大使命。李恢到汉中去交好马超,晓理动情,硬把马超说服,归顺了刘备,从此,李恢遂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知名人物。   刘备在击败刘璋,夺取成都,自领益州牧后,任用李恢为功曹佐主簿(职掌记官员功过的官),有逃亡罪人诬陷李恢参与谋反,有关部门将李恢逮捕,刘备深知李恢为人,不但不信,反升李恢的官,任以“别驾从事”之职,成为刺史的左右手。蜀汉昭烈帝(即刘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 ,管领南中五郡的 降都督邓方逝世。刘备本有意任用李恢,但却故意先问李恢何人可以继任?李恢引经据史,说了一段十分得体的话:“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既表明了他器量宏大,勇挑重担,又说明他引征得体,修养甚高。于是刘备外放李恢为 降都督,驻平夷县( 今贵州普安、六枝之间),并兼任交州刺史。以李恢领交州刺史, 是蜀汉摆出要与吴争夺交州地盘的架势,至此,李恢已成蜀汉独当一面的“大员”了。   刘备取得益州政权后,南中各郡大姓据地自雄,只永昌郡太守吕凯投向刘备,其余都不愿归顺刘备,他们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暗联孙吴。   蜀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经过两年多的准备, 诸葛亮决心以武力平定南中,与李恢、马忠会合分兵三路南进:李恢则“按道”向建宁(今曲靖),以捣雍 的老巢。所谓“按道”, 即斟酌形势选择有利的攻取路线。李恢自平夷出军,在昆明地区(指昆明族居地区), 被数量超过一倍的建宁各县互相纠合在一起的叛乱力量所包围。这时敌众我寡,又没得到诸葛亮进军胜败的消息,李恢就以计谋麻痹敌人,佯称:“官军粮尽,正考虑退军。我背乡离井十多年,现在总算回故乡来了,不打算再流浪北方,只想回来和你们共同干,所以诚恳地把实情告诉你们,大家商量一下吧!”敌人信以为真,围困渐次松懈。于是,李恢乘敌不备,突然出击,大破围敌。   后来,诸葛亮击杀高定、平雍 部曲,七擒孟获,李恢均与之紧密呼应,追奔南北,军功最多,封李恢为“汉兴亭侯”(汉兴在今贵州兴义附近)。建兴三年秋初,李恢进驻滇池县(今晋宁县晋城,益州郡郡治),南中平定。随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郡治到味县(今曲靖)。李恢身任统辖南中七郡的 降都督,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区建宁郡。诸葛丞相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给李恢以后,于是年冬回师成都。   虽然南中大姓的首要人物,都调到成都做官,但地方上的豪强,在大军北还之后,仍有叛乱杀害守将的。李恢亲自出兵征讨,扑灭叛乱,并将各地豪帅迁往成都;又迁移永昌濮民数千落于建宁、云南两郡之间,以发展两郡的生产。建兴五年(227年), 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于是,帅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争衡。这种形势的形成,与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是分不开的。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李恢卒于汉中。今澄江县西五里,有李恢墓。   《三国志》作者陈寿以“公亮志业”四字评李恢。“公”即识大体,“亮”即明事理,“志业”即是有事业心并且做出了成绩,后人公认此评是确当的。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却说阎圃正极力规劝张鲁不要帮助刘璋,却见班列中马超挺身而出说道:“我感念主公之恩,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愿意请领一支军马攻取葭萌关,生擒那刘备,并让那刘璋割让二十州给主公。”张鲁大喜,打发黄权从小路返回,随即点兵两万给马超。这时庞德卧病不能前行,就留在汉中。张鲁命令杨柏监军,马超和弟弟马岱择日起程。

却说刘备军马正在雒城,法正派出下书的人回来报告说:“郑度劝刘璋毁烧野谷和各处仓廪,驱赶全部巴西百姓前往涪水以西,坚持深沟高垒不战。”刘备和诸葛亮听后大惊说道:“如果刘璋用了此计,那么我们形势危急!”法正笑道:“主公不要担忧。这条计策虽然歹毒,但刘璋肯定不会采纳。”

不到一天工夫,有人报告说刘璋不肯迁移百姓,没有听从郑度之计,刘备听完后中心中一块石头这才放下。诸葛亮说:“可速速进兵攻取绵竹。如果取得此处,成都易取。”派遣黄忠和魏延领兵前进。

费观听说刘备军马杀来,派李严出城迎敌。李严带领三千军兵布好阵势。黄忠出马和李严大战了四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败。诸葛亮在阵中下令鸣金收兵。黄忠回阵问道:“我正要生擒李严,军师为什么鸣金收兵?”诸葛亮说:“我看到李严武艺精熟,不能力取。明天再战,你可以诈败后把他引入山谷中,我自会出奇兵胜他。”黄忠领计而行。

第二天,李严再次领兵出战,黄忠又去迎战,战不到十多个回合诈败,领兵退走。李严紧紧赶来,不知不觉进入出谷中。他猛然省悟过来,想要退回时,前面魏延领兵摆开。诸葛亮在山头上招呼道:“两边早已设下了强弓硬弩,你如果不归降,我要亲自替庞士元报仇。”

李严慌忙下马卸甲投降,没有伤害一名军士。诸葛亮领着李严去见刘备,刘备对待他十分重视。李严说:“费观虽然是刘墇的亲戚,但却和我十分亲密,我愿意前去顺说来降。”刘备立即命令李严回城去招降费观。李严进入绵竹城,对费观称赞刘备的仁德,说如果再坚持不降,城破后肯定有大祸到来。费观听从李严之言后大开城门投降。刘备进入绵竹,商议分兵攻取成都。

忽然流星探马急忙来报告,说孟达、霍峻驻守葭萌关,被东川张鲁派出的马超和杨柏、马岱领兵攻打很急,如果不抓紧援救那么关隘不保,刘备大惊。诸葛亮说:“马超勇猛无比,必须是翼德、子龙两将之一才能抵敌。”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还没有回来,翼德在这里,可以派遣他去迎敌。”诸葛亮告笑道:“主公不要多说话,我要用言语来激他。”

却说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打葭萌关,大叫着进入说:“我这就辞别了哥哥,前去战那马超!”诸葛亮假作充耳不闻,只顾对刘备说:“现在马超侵犯我们关隘,现在无人可敌。我看除非到荆州去调那云长来到,才能抵挡马超。”张飞说:“军师怎么能够小觑了我!我当年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怎么会怕马超这一匹夫!”诸葛亮说:“三将军拒敌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虚实,如果真知道了虚实,将军怎么能够安然无事?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六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不是等闲之人能比。就是你二哥云长来了也没有把握取胜。”张飞说:“我现在就请令前去。如果胜不了那马超,甘当军令!”诸葛亮说:“既然你肯写下文书,便命令你为先锋。请主公亲自前去一遭,留下我守卫绵竹,等到子龙回来后再作商议。”魏延说:“我也愿意前往。”

诸葛亮命令魏延带领五百名哨马先行出发,张飞随后,刘备总督后队,陆续朝葭萌关进发。魏延哨马先到关下,正遇到杨柏。魏延和杨柏交战,战不到十个回合,杨柏败走。魏延想要夺张飞的头功,乘势追赶。前面一军摆开,为首正是马岱。魏延只认为是马超,舞刀跃马迎战。和马岱战了不到十个回合,马岱败走。魏延随后追赶,被马岱回身一箭射中了魏延左臂,魏延急忙回马退走。马岱直赶到关前,只见一将喊声如雷,从关上飞奔到面前。原来是张飞初到关上,听到关前厮杀来看时,正看到魏延中箭,就骤马下关,救下了魏延。

张飞喝问马岱:“你是什么人?先通报上姓名,然后厮杀!”马岱说:“我是西凉马岱。”张飞说:“你原来不是那马超,快快回去!你不是我的对手!只让那马超过来,说是燕人张飞在此!”马岱大怒道:“你胆敢小觑了我!”挺枪跃马直取张飞,战了不到十个回合后马岱败走。张飞正要追赶时,关上一骑飞马赶来,大叫道:“三弟先不要追赶!”张飞回头观看,原来是刘备到来。张飞不再追赶,一起上关。刘备说:“我恐怕你性情急躁,所以我随后赶来这里。既然战胜了马岱,可以先休息一夜,养足精神明天去战马超。”

第二天天明,关下鼓声大震,马超军马来到。刘备在关上看时,门旗影里马超纵骑持枪而出:狮盔兽带,银甲白袍,果然是装束非凡、人才出众。刘备叹道:“人们都说锦衣马超,果然是名不虚传!”张飞便要下关。刘备急忙制止:“先不要出战,我们先避其锋芒。”

马超在关下单搦张飞出马,关上张飞恨不能生吞了那马超,却三番五次都被刘备阻拦住。到了午后,刘备看到马超阵上人马都已经倦怠,就挑选五百名骑兵,跟着张飞冲下关来。马超看到张飞军马来到,就把枪望后一招,退后约有一箭之地。张飞军马一起扎住,关上军马随即冲下来。

张飞挺枪出马大叫:“你认得燕人张翼德吗?”马超说:“我世家都是公侯,怎么会认识你这村野匹夫!”张飞大怒,两马齐出两枪并举,大战一百多个回合后不分胜负。刘备看后赞叹道:“真是世之虎将!”他担心张飞有闪失,急忙鸣金收军,两将各自回阵。张飞回到阵中后,略微歇马片刻,也不戴头盔,只包裹头巾上马,又到阵前搦马超厮杀。马超又出阵,两将再战一百多个回合。刘备担心张飞有闪失,就亲自披挂下关,直到阵前。刘备看到张飞和马超又斗了一百多个回合,两将精神倍增。刘备下令鸣金收军,两将分开,各自回本军阵。

这时天色已晚,刘备对张飞说:“马超英勇,不要轻敌,暂且退回关上,明天再战。”张飞正杀得性起,那里肯答应,大叫道:“我誓死不回!”刘备说:“今天天色已晚,不能再战了。”张飞说:“多点些火把,安排夜战!”马超也换了战马,再出阵前,大叫道:“张飞!你敢来夜战吗?”张飞性起,和刘备交换了坐下战马,抢出阵来,叫道:“我今天捉你不到,誓不回关!”马超说:“我胜你不得,誓不回寨!”两军一起呐喊,点起千百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昼。两将又在阵前鏖战,斗到二十多个回合,马超拨回马便走。张飞大叫道:“你要逃到哪里去!”

原来马超看到凭武艺赢不了张飞,就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追赶,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奔着张飞便打将过去。张飞看到马超未败退走,心中也加以提防,看到铜锤打来时,就低头一闪,那锤从耳朵边飞过去。张飞圈回马退时,马超却又追赶上来。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马超低头闪过。两将各自回阵。刘备冲到阵前叫道:“我以仁义待人。不许使用诡计。马孟起你收兵歇息,我也不乘势赶你。”马超听说后亲自断后,诸军渐渐退去,刘备也收军回关。

次日,张飞又想到下关去战马超。有人报告军师来到,刘备接着诸葛亮。诸葛亮说:“我听说孟起是世之虎将,如果和翼德死战,必有一伤。所以我命令子龙和汉升守住了绵竹,我连夜赶到这里。可用条小计,让那马超归降主公。”刘备问:“我看到马超英勇,心中十分喜爱,怎么能够收降他?”诸葛亮说:“我听说东川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他手下谋士杨松极贪贿赂。主公可派人从小路潜入汉中,先用金银结好杨松,然后发书信给张鲁。就说我们和刘璋争夺西川,是替他报杀母之仇,不要听信离间的话。事成之后保他为汉宁王,让他撤回马超军兵。等到他发命令来撤兵时,我们就可用计招降马超。”

刘备大喜,立即写下一封书信,派孙乾带上金珠从小路潜入汉中,先去见杨松,说明来意,送上了金珠。杨松大喜,引荐孙乾去见张鲁,陈说其中利害。

张鲁疑惑地问:“刘备自己只是名左将军,怎么能够保举我为汉宁王?”杨松说:“他是大汉皇叔,正应当保奏。”张鲁大喜,便派人让马超罢兵,孙乾只等在杨松家听回信。

不到一天,使者回报说:“马超说:未成功,不可退兵。”张鲁又派人前召去召唤,马超还是不肯退兵,一连三次都是这样。

杨松说:“马超这人向来不讲信用,他不肯罢兵,肯定是又想造反。”于是派人传播谣言:“马超想抢夺西川,自立为蜀主后为父报仇,不肯臣服于汉中。”

张鲁听说后向杨松问计。杨松说:“我们可以一面派去说给马超:你想要立功,就给你一个月期限,要做到三件事便有赏,否则便要诛杀:一是要取得西川,二是要刘璋的首级,三是要退荆州之兵。三件事不成,就要献上头来。一面命令张卫点军守把住各关隘,以防备马超兵变。”

张鲁是个糊涂虫,立即采纳杨松之计,派人到马超寨中说了这三件事。马超大惊说道:“这一个月期限便是神仙也变不出来!”于是和马岱商议:“我们不如暂且罢兵。”杨松又传播谣言:“马超回兵必怀异心。”于是张卫兵分七路坚守隘口,不放马超的军兵退入。马超进退不能,无计可施。

诸葛亮对刘备说:“现在马超进退两难,我愿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前往马超寨中,顺说马超来降。”刘备说:“先生是我的股肱心腹,倘若有一点差错,那让我依靠谁?”诸葛亮坚持要去,刘备再三不肯。正在僵持时,忽然报告赵云有书信推荐西川一人来归降,刘备召入询问。

这人是建宁俞元人,姓李名恢,字德昂。刘备问:“当初我听说先生苦谏刘璋,现在为什么前来归我?”李恢说:“我听说过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前者我苦谏刘益州,是尽人臣之心,既然我的意见不被他采纳,我已知道刘璋必败。将军仁德布于蜀中,大事必成,所以前来归附。”刘备说:“先生来了必定能帮助于我。”李恢说:“我听说马超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我当年在陇西和他有过一面之交,愿意前往顺说马超归降。”诸葛亮说:“我正想物色一人替我走一趟。愿意先听听先生的说词。”李恢在诸葛亮耳边陈说如此如此,诸葛亮大喜,立即派李恢前行。

李恢来到马超寨中,先派人通姓名。马超说:“我早就知道李恢是雄辩之士,这次来必定是前来顺说我。”先安排二十名刀斧手埋伏在帐下,嘱咐他们说:“我命令你们砍杀,你们就立即把来人剁成肉酱!”

不一会工夫,李恢昂然而入。马超端坐帐中也不起座,喝斥李恢说:“你来我寨中有什么事情?”李恢说:“我特地前来作说客。”马超说:“我匣中宝剑新磨。你试着顺说一下,如果言语不通,便请试我的宝剑!”李恢笑着说道:“将军大祸就要临头!我只担心你新磨的宝剑不能试我的头,却要试试自己的头!”马超说:“我有什么祸事?”李恢说:“我听说吴越西施,善于诋毁的人也不能遮盖其美;齐国无盐女,善于赞美的人也不能掩盖其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是天下常理。现在将军和曹操有杀父之仇,在陇西又有切齿之恨,前不能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后不能制杨松而见张鲁之面。现在正是四海难容,一身无主。如果再有渭桥之败、冀城之失,还有什么面目再见天下之人?”

马超赶紧离座叩头道歉说:“先生说得极对,但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李恢说:“将军既然想听我的话,为什么还在帐下埋伏下刀斧手?”马超惭愧无比,全部喝退。李恢说:“刘皇叔礼贤下士,我料定他必成大事,所以我舍弃刘璋前去归附。将军的尊人,当年曾和皇叔有约定共同讨贼,将军为什么不弃暗投明,上可报父君之仇,下可立功名于后世?”马超大喜,立即叫来杨柏,一剑斩杀,带着杨柏的首极和李恢一起到关上归降刘备。

刘备亲自接入,待如上宾。马超叩头谢道:“我今天得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这时孙乾也已经赶回。刘备命令霍峻、孟达把守葭萌关,点兵前去攻取成都,赵云、黄忠接入绵竹。有人报告蜀将刘晙、马汉领军到。赵云说:“我愿意前往擒拿这二人!”说完后上马领军杀出。

刘备在城上款待马超吃酒。菜还没有上齐,赵云已经斩杀二人首级献到席前,马超也是大惊,更加敬重,就说:“不需用主公军马前去厮杀,我亲自去唤出刘璋来归降。如果他不肯归降,我就和我的兄弟马岱负责攻取成都,双手奉献城来。”刘备大喜,当天欢饮而散。

却说败兵回到益州后报告刘璋,刘璋大惊,下令闭门不出。有人报告城北马超的救兵赶到,刘璋这才敢登上城头观望。刘璋看到马超、马岱在城下大叫:“请刘季玉上城答话。”刘璋在城上询问马超是否是来增援的,马超在马上用鞭指着城上说:“我本来是率领张鲁军兵前来救援益州的,谁想那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反倒想陷害我,我现在已经归降了刘皇叔。你也可以纳士拜降,免致生灵受苦。如果再执迷不悟,我马上攻破城池!”

刘璋惊得面如土色,气倒在城楼上。众官员慌忙救醒。刘璋说:“我行事不明,悔之何及!不如早早开门投降,以拯救满城百姓。”董和说:“城中还有三万多军兵,钱帛粮草也足够支撑一年,为什么轻易言降?”刘璋说:“我们父子在蜀地二十多年,想想也没有什么恩德给百姓。攻战这三年,血肉捐于草野,都是我的罪过。我心中如何得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众人听说后全都落泪。

这有班中有一人上前说道:“主公的话正合天意。”众人一看,说话的是巴西西充国人,姓谯名周,字允南,这人向来知晓天文。黄权、刘巴听完后都想要斩杀谯周,刘璋急忙挡住。忽然有人报告:“蜀郡太守许靖出城投降了。”刘璋大哭回到府中。

第二天,有人报告备派遣幕宾简雍在城下叫门,刘璋命人开门接入。简雍坐到车中,骄傲自大不可一世,一副胜利者的派头。忽然有一人拔剑大喝道:“小辈得志,旁若无人!你胆敢藐视我蜀中没有能人吗?”简雍慌忙下车相迎。这人是广汉绵竹人,姓秦名宓,字子敕。简雍笑道:“我不识贤兄,千万不要见怪。”他们一起进入去见刘璋,称赞刘备宽洪大度,并没有加害的意思,刘璋决定投降,厚待简雍。

次日,刘墇亲捧印绶文籍,和简雍同车出城投降。刘备出寨迎接,握着刘璋的手流泪说:“不是我不行仁义,奈何形势迫不得已!”一起到大寨中交割印绶文籍,并马入城。
刘备进入成都后,百姓香花灯烛迎门而接。刘备来到议事厅后升堂坐定。郡内诸官合全都拜伏到堂下,只有黄权、刘巴闭门不出。刘备的手下众将十分愤怒,想要前往斩杀。刘备慌忙传令:“如果有敢杀害这两人的,灭其三族!”刘备亲自登门,请二人出来辅佐,两人感念刘备恩礼才出。

诸葛亮请示说:“现在西川平定后一国难容二主,可把刘璋送往荆州。”刘备说:“我刚刚取得蜀郡之地,不要让刘季玉远去为好。”诸葛亮说:“刘璋之所以丧失几十年基业,就是因为太过软弱。主公如果要学那刘璋妇人之仁,临事不痛下决心,恐怕在这里难以长久。”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专门摆设一大桌宴席,请刘璋收拾好财物,佩领振威将军印绶,带着妻子家人立即起行,赶赴南郡公安。

刘璋走后,刘备自领益州牧。所有归降的文武全部重赏,拟定名爵:严颜为前将军,法正为蜀郡太守,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庞义为营中司马,刘巴为左将军,黄权为右将军。其余吴懿、费观、彭羕、卓膺、李严、吴兰、雷铜、李恢、张翼、秦宓、谯周、吕义、霍峻、邓芝、杨洪、周群、费祎、费诗、孟达,文武投降官员共计六十多人,全部提拔重用。诸葛亮为军师,关羽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为镇远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魏延为扬武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吴班、关平、周仓、廖化、马良、马谡、蒋琬、伊籍,以及旧日荆襄一班文武官员,也全都升赏。派遣使者带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五千万、蜀锦一千匹,赐给关羽,其余官将按功行赏。杀牛宰马犒赏士卒,开仓赈济百姓,军民十分喜悦。

益州平定后,刘备想要把成都有名的田宅分赐给诸官。赵云劝阻说:“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全空。现在应当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民心才能顺服,不应当夺占作为私赏。”刘备听大喜,采纳赵云的建议。派诸葛亮拟定治国条例,刑罚很重。

法正说:“当年高祖约法三章,黎民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顺应民心。”诸葛亮说:“孝直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秦国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所以高祖用宽仁政策安抚。现在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被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导致现在这种局面。我现在要尊树严法,法行严是让民众知恩;限之以爵,加爵就要知荣辱。恩荣并济,上下有节,这应该是长治久安的正道。”法正拜服,不再提反对意见。自此军民奉公守法,四十一州地面全都分兵镇抚。

法正担任蜀郡太守份量很重,但气量不大,有时别人赐一餐的恩德会记在心中报答,一丁点的小仇恨也不忘记报复。有人向诸葛亮告状说:“法正太过专横,应当加以训斥诫勉。”诸葛亮说:“当年我们主公困守荆州,北畏曹操,东惮孙权,现在这些全都依赖法正作为辅翼,才能到今天翻然翱翔。法正有点小个性,就由他去好了,不是多大的事。”诸葛亮不追问法正,法正听说后也收敛了很多。

有一天,刘备正和诸葛亮闲谈,忽然有人报告关羽派遣关平前来答谢所赐金帛,刘备召入。关平叩拜后呈上书信说:“我的父亲得知马超武艺过人,要亲自入川来和他比试高低。让我来禀告伯父这件事。”刘备大惊道:“如果关羽入蜀和马超比试,无论输赢都会势不两立。”诸葛亮说:“主公不用担心,这事好办,我写一封书信回复就是。”刘备担心关羽性子太急直接入川,便让诸葛亮写了书信,打发关平连夜返回荆州。

关平回到荆州,关羽问:“我想和马孟起比试武艺,我的话你传到了没有?”关平了回答:“军师有书信在这里。”关羽拆开书信观看。书中说:“我听说将军想和孟起分出高下。依我来看:孟起虽然雄烈过人,但只是英布、彭越之徒;他和翼德并驾齐驱,都赶不上美髯公绝伦超群。现在将军受重任守卫荆州,所托付的不算不重,如果将军入川,那么荆州肯定有失,罪过就太大了。惟冀明照。”关羽看完后,自绰其髯笑道:“诸葛军师最了解我的想法。”就将书信遍示宾客众将,从此再不提入川之事。

却说东吴孙权,得知刘备并吞西川后,就召集张昭、顾雍商议说:“当初刘备借我荆州时,就说如果攻取了西川,便归还荆州。现在他已经得到巴蜀四十一州,我们必须追索汉上诸郡。如果他们不归还,我们立即兴动干戈。”张昭说:“吴中刚刚安宁,不要动兵。我有一计,可让刘备将荆州双手奉还给主公。”
黄其军

      作于2018年9月10日(古历八月初一)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三国李严李恢是魏蜀吴哪国人

李严
性别 男
籍贯
官至 尚书令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相关人物 刘表 刘璋 刘备 诸葛亮 费观 孟达 陈震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刘表|琮 刘焉|璋
又名:李平
死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抱病而死。
李恢(?-231)字德昂,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个人资料
官至 安汉将军 建宁太守 汉兴亭侯
家族资料
子女 李遗
兄弟姐妹 李球之父
相关人物 爨习 董和 刘备 马超 诸葛亮 雍闿 高定 朱褒
曾效力过的势力 刘焉 蜀
两人都算是蜀国人

三国时期的哪三个督邮知名度最高,其中被刘备杖责的是谁

熟读《三国演义》,相信大多数人对张飞怒鞭督邮的情节,都不陌生。当时刘备因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了安喜县尉,前来巡视的督邮,是一个贪赃枉法之人,并对刘备进行了索郁。刘备虽然想息事宁人,但是他对百姓秋毫无犯,自己又没有什么家产,根本拿不出什么财物,于是被督邮诬陷“害民”,纵使有百姓为刘备请命,也无济于事。张飞本身就是一个暴脾气,再加上他又喝了酒,所以一时冲动,将督邮捆在马桩上,用柳条进行抽打。后来,刘备为了避祸,选择了弃官而去。

只不过,真实历史上,张飞虽然果然“暴而无恩”,但他的确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说,汉末三国时期,并没有因为贪赃枉法,被张飞打过的督邮。但是,作为由郡太守派出的,负责巡视郡内各个地方官是否称职的重要职位,那个时代,还是有三个督邮知名度非常高,只不过,这三人中,有两个因为挨打而广为人知,另一个则是刘备的心腹爱将,为蜀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第三名:最无辜的督邮——没有留下姓名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五葬反。弃官亡命。”意思是说,黄巾军起义爆发的时候,刘备因随邹靖讨贼,立下了战功,被封为了安喜县尉。

这一点与演义中的说法,并无出入。可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完全不同于演义——这个督邮是因公事而来,也没有勒索刘备,只不过拒绝了刘备的拜见而已,就遭到了一顿毒打。而且动手之人,并非张飞,而是一向以仁义著称的刘备。另外《典略》中的提到,当时朝廷有令,平定黄巾时,因战功而封官的人,需要淘汰一部分。

刘备听到风声说,自己也会被淘汰,这才去拜见督邮,遭到拒绝之后,他便直接绑架了督邮,甚至想要将对方杀害,因督邮苦苦哀求,才放过了对方的性命。也就是说,此督邮受了一场无妄之灾。

第二名:结局令人拍手称快的督邮——张苞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疑惑,说历史上的张苞不是早夭了吗?他作为张飞之子,怎么可能担任这一职位,其结局又怎么令人拍手称快呢?其实这仅是同名同姓而已。我们今天要说的张苞,并非张飞之子,而是山阳昌邑的一个督邮,他大约才是被张飞鞭打的那个督邮的真正原型——《三国志》评价他道:“贪秽受取,于敌吏政。”那么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原来,他在任期间,遇到了一个著名的酷吏,那就是敢对杨彪用刑的满宠。满宠遇上他的时候,直接命人将其收捕,并严刑拷打,导致他因受刑,而死在了狱中。

第一名:成就最大的督邮——李恢

李恢,字德昂,他曾担任过益州功曹书佐、主簿、州别驾从事等职,后来被任命为庲降都督 ,随诸葛亮平定过南中叛乱,并在战后积极调配南中物资,支持蜀汉发展,是蜀汉无可替代的名将和功臣。另外,当初刘备拿下成都之前,马超密书请降一事,就是由他负责联络的。正是因为他能力足够卓越,而且一向对刘备忠心耿耿,他被人诬告谋反时,刘备根本不相信,并亲自为他洗清了冤屈。而他投奔刘备之前,担任的职位,便是益州的郡督邮。《三国志》记载:“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仕郡督邮。”

三国蜀军主要大将都是怎么死的

  1. 关羽——俘杀

  2. 张飞—刺杀

  3. 赵云——病故

  4. 马超——病故

  5. 黄忠——病故

  6. 霍峻——病故

  7. 费观——病故

  8. 冯习,张南,傅彤——夷陵之战战死

  9. 刘封——赐死

  10. 魏延——晚节不保,被自己人斩杀

  11. 姜维——死于乱军之中

  12. 王平——病故

  13. 马忠——病故

  14. 张嶷——死于北伐乱军之中

  15. 李恢——病故

  16. 向宠——平少数民族战死

  17. 吴班——病故

  18. 吴懿——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