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人怨征人指什么 的意思 征人怨的意思

征人怨征人指什么(柳中庸的征人怨的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11 07:39:11 浏览9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柳中庸的征人怨的意思

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三春白雪归青冢。
【赏析】
柳中庸,名淡,以字行。中唐河东人,宗元同族。御史并之弟。与弟中行,皆有文名。今存诗十三首。
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柳中庸这首《征人怨》,乍看题目。觉得有些熟烂。然而。诗人却不落窠臼。此诗虽亦写怨,却非关征人回首、佳人断肠之类。首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次句出以“马策”、“刀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朝”。“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马策”、“刀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内涵。“金河”和“玉关”、“马策”与“刀环”相比并。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不是金河就是玉关,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刀环。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到极致。教人难以忍受。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最充分的表达。“马策与刀环”对应“金河复玉关”,“朝朝”对应“岁岁”,音节增加一倍,意蕴上则产生相生互补的效果。从而诗的构思更显得细密周匝。
三、四两句是诗意的加深和扩展。“三春白雪”对塞外的环境特点稍作烘托,颇含悲凉之意;全句着重点则是落脚的三个字:“归青冢”。“青冢”所在,其时虽属唐辖境,但毕竟为胡域,诗人说“归青冢”(大约唐军无事时在这一带休整),由这个“归”字,即可知征人无还乡之期。“青冢”在这里似也有一种象征意味;难道说我们这些征人也如王昭君一样,将长留塞外么?结句说行军、转战。如果说前二句从时间写征人的感受、情绪,那么,后两句则从空间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山,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诗人既以“万里黄河”展示地域之广阔,复以“绕黑山”状征途之回转曲折。“绕”是绕来绕去,不同于单线征程,走过不再回头。这个字,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而于字句间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
此诗似乎从总体上暗示给读者这样一个问题:难道这是人的生活么?远在一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过这一类哀怨:“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汉末古诗中所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其怨甚深。前者是对戕害人性的统治者的反抗的呼声,后者则是血泪的控诉。
这首诗妙在:写怨而不著一字怨语,毫无迹象可求。诗人布局之巧妙,手法之高明,气象之开阔,格调之雄浑。足以同王昌龄的作品相匹敌。
金河:又称黑河,流经内蒙中部,入黄河。唐时有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在其东南,均为古时通西域要道。
策:马鞭。
青冢:王昭君墓。传说塞外草白。昭君墓常见草色青青,故称。
黑山:又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

征人怨在古代时期形容的是什么人物

此处的征人是指古代那些强制服兵役的人们。《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写征人在边塞久戍,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征人怨的意思,急急急!火烧屁股了!!!!!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征 人 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注释】 ①金河:指大青河,在今内蒙古境内,流入黄河。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头的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字中庸。中唐河东人,柳宗元同族。他和弟弟柳中行,都在诗文方面有名。大历年间中进士,官至洪府户曹。与卢纶、李端为诗友。现今存诗十三首。

征人怨

【原文】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做伴。三月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鉴赏】

该诗是流传颇广的边塞诗,表达了征人久戍不归、思乡情切所生的怨情。

前两句中使用了两个叠词,“岁岁”、“朝朝”写出了戍边时间之长、征战的频繁。“金河复玉关”写出了辗转征战的地域之多,“马策与刀环”说明几乎每日都有征战,以致达到马不卸鞍、人不解甲的境地,把征战生活的单调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战士在边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征战,转战于不同的战场,奔波劳顿。

第三句写得颇为凄凉,“三春白雪”原本是很美好的事物,然而终究逃脱不了归青冢的命运。“青冢”是西汉时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唯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诗人用“归”字,写出了归宿感,征人也许再也不能回到故乡,也许他们会终归坟墓,如王昭君一样长留塞外。

第四句力有千钧。黄河之水绵长,不停奔涌;暮春时节,想到中原,而眼前的却是黑山,就以“绕”字消除距离,想象黄河之水绕过黑山又继续向前流淌。最后一句虽是虚写,但其中的黑山与上句的白雪形成鲜明对照。在古诗中,有些作为地名的颜色名词虽不指颜色,却与诗中其他词语辉映,造成一种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感觉。此诗中最后两句就是典型,其中的“白雪”、“青冢”、“黄河”、“黑山”像浓重的色块,颜色明晰而深重,所占空间广大,造成一种视觉冲击,很有艺术感染力。

此诗写了一种悲壮的怨情,笔法巧妙,境界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