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23 21:42:13 浏览1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

《沉醉东风·渔夫》选自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岸白苹渡口,

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

秋江岸上黄芦摇荡,渡口旁边白苹点头,堤坝上绿杨葱茏,江滩头红蓼茂盛。在这秋日的江南水乡,持一支钓杆,驾一叶扁舟,泛舟江上。虽没有刎颈之交,却有许多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那点缀在秋江上的白鹭沙鸥,就是我最亲密的侣伴。这样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舒适惬意啊!让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万户侯们空羡慕吧。问我是谁吗?我只是一个一字不识的江上钓鱼老翁。

【品评】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 有味而佳 ”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这里长着芦、苹、蓼柳,色分黄、白、绿、红。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 虽无刎颈交 ”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 却有忘机友 ”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 不识字 ” 三字,掷地有声。强调渔父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正是要表现识字的知识份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在词曲创作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一般也只着眼于描绘他们生活的逍遥惬意,象刘秉忠的 《清平乐 · 渔舟横渡》 说: “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 白朴此曲情味则显然有所不同。由于白朴虽然优游山水,实则块垒未消,这一来,命辞遣意,就不是一味潇洒脱略。

注释

1.白朴:元代著名的杂剧与散曲作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白苹(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3.红蓼(liǎo) :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4.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

5.忘机友:机,机巧、机心。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6.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白朴的诗歌

白朴
【诗人小传】
天净沙 春 天净沙 秋 【双调】庆东原 【仙吕】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寄生草 饮 一半儿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 水调歌头 咏月
水调歌头 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有人以三元 水龙吟 登岳阳楼,感郑生龙女事,谱大曲薄 水调歌头 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 【仙吕】点绛唇
【小石调】恼煞人 【双调】乔木查 对景 【中吕】阳春曲 题情 朝中措 题阙
【越调】天净沙 春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至元戊寅为江西吕道山参政寿 水龙吟 么前三字用仄者,见田不伐*呕集,
水调歌头 予既赋前篇,一日举似京口郭义山 沁园春 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 水调歌头 咸阳怀古,复用前韵。 摸鱼子 秋仲一日,李具瞻待御偕予过天庆观
水调歌头 冬至,同行台王子勉中丞,韩君美 夺锦标 清溪吊张丽华? 浪淘沙 题阙 朝中措 题阙
【双调】得胜乐 【中吕】阳春曲 知几 朝中措 题阙 【越调】天净沙 秋
夺锦标 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案丁钞本天 水调歌头 用前韵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诸公见赓前韵,复日和数章,戏呈
水调歌头 予儿时在遗山家,阿姊尝教诵先叔 水龙吟 送史总帅镇西川,时方混一。 【双调】驻马听 吹 朝中措 题阙
清平乐 咏水仙花 【双调】得胜乐 春 天净沙 夏 【越调】天净沙 夏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喜春来 题情 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 水调歌头 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
春从天上来 至元四年,恭遇圣节,真定总府 水调歌头 十月海棠 案丁钞本天籁集注云,* 水调歌头 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水调歌头 感南唐故宫,就隐括后主词。
水龙吟 九月四日,为江州总管杨文卿寿。 玉漏迟 题阙 【双调】得胜乐 冬 天净沙 冬
踏莎行 咏雪 【双调】得胜乐 夏 【越调】天净沙 冬 【双调】驻马听 弹

《沉醉东风·渔夫》原文及翻译

导语:《沉醉东风·渔夫》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下面是这首元曲的介绍,欢迎参考!

沉醉东风·渔夫

元代: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苹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注释

⑴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苹(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⑵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⑶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⑷忘机友:机,机巧、心机。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

⑸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⑹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⑺叟:老头。

《沉醉东风·渔夫》的原文和翻译

沉醉东风·渔夫(作者: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钉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瞧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注解】

忘机友:彼此之间没有欺诈之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烟波钓叟:又称“烟波钓徒”,指唐代诗人张志和,他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作者简介】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写作背景】

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所以,此曲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作者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了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不识字”的“渔夫”,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在任何黑暗的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白朴沉醉东风·渔夫元曲赏析及译文注释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古诗简介

《沉醉东风·渔夫》是元曲作家白朴的散曲作品。这支小令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平的愤慨。此曲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注释

⑴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苹(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⑵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⑶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⑷忘机友:机,机巧、心机。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

⑸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⑹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⑺叟:老头。

赏析/鉴赏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苦心。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平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沉醉东风.渔夫元曲鉴赏

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钉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写作背景] 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所以,此曲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作者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了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不识字的渔夫,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在任何黑暗的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注解]

忘机友:彼此之间没有欺诈之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烟波钓叟:又称烟波钓徒,指唐代诗人张志和,他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瞧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翻译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 有味而佳 ”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这里长着芦、苹、蓼柳,色分黄、白、绿、红。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 虽无刎颈交 ”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 却有忘机友 ”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 不识字 ” 三字,掷地有声。强调渔父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正是要表现识字的知识份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在词曲创作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一般也只着眼于描绘他们生活的逍遥惬意,象刘秉忠的 《清平乐 · 渔舟横渡》 说: “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 白朴此曲情味则显然有所不同。由于白朴虽然优游山水,实则块垒未消,这一来,命辞遣意,就不是一味潇洒脱略。
〔赏析二〕 曲子先用“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表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渔夫情致,并将其与“万户侯”们作比,肯定乃至歌赞了前者的生活方式与品格情操。这种对立描绘,乃是在作者心中贵族与平民之对立的外在表现。这是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反叛传统的心理外化,也是当时的黑暗腐败的官场给作者造成的反叛心理造成的。
〔赏析三〕 一开始的“黄芦”、“白苹”、“绿杨”、“红蓼”,就将人带入一个色彩鲜明的秋天。黄、白、绿、红的颜色交错,和谐而明快。这种色彩感可以让人亲身体验到作者眼中的景象,并且能够感觉到这种宁静却愉悦的心情。就如同松竹梅兰代表君子一样,这四种植物在国画中通常是代表隐者的,这就间接的点出了主题。
渔夫的生活平静,也就不需要以性命交换的朋友,但是悠然自在的心情却需要像白鹭沙鸥一样的没有心机的朋友来分享。而以鸟来作为朋友,也隐隐的透露出一种无奈,这世间,找个知己也是不容易的啊。
有忘机友的相交,有自然明媚的风光,这样的生活已很的令人满足,难怪渔夫觉得万户侯没什么了不起,因而心满意足了。这里要注意“不识字”三个字,有很多的辛酸在里面。当时的元朝对知识分子是很不看中的,所谓的“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白朴的生平很曲折,对这种感觉也就更加敏锐了。在他的心目中,是宁愿做一个不识字的渔夫的。不识字对一些东西就不会想太多,也会比较容易满足;而识字容易太敏感,加上时机不好,难免发出这种悲愤的。

白朴的诗有哪些

白朴(元代)《天净沙·春》
白朴(元代)《天净沙·秋》
白朴(元代)《天净沙·冬》
白朴(元代)《天净沙·夏》
白朴(元代)《得胜乐·夏》
白朴(元代)《【仙吕】寄生草》
白朴(元代)《【小石调】恼煞人》
白朴(元代)《【越调】小桃红_歌姬赵氏,》
白朴(元代)《【仙吕】醉中天_佳人脸上黑》
白朴(元代)《【中吕】阳春曲_知几知荣知》
白朴(元代)《【双调】得胜乐》
白朴(元代)《【仙吕】点绛唇》
白朴(元代)《【双调】驻马听》
白朴(元代)《【双调】乔木查》
白朴(元代)《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
白朴(元代)《【双调】庆东原》
白朴(元代)《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朴(元代)《【大石调】青杏子_咏雪空外六》
白朴(元代)《【双调】沉醉东风_渔夫黄芦岸》
白朴(元代)《杂剧·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双调白朴沉醉东风渔夫哪里有用夸张句夸张了什么

1元曲的开头两句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精心选取“黄芦”“白”“绿杨”“红蓼”四种景物,色彩明艳,相映成趣;(2分)渲染出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特点,活画出渔夫垂钓的优雅环境,映衬着渔夫高洁脱俗的品格。(2分)(“渲染”“活画”“映衬”答出任一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2)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渔夫是一个垂钓于秋江,以鸥鹭为友,不识字却能笑傲王侯的形象;(2分)他是作者忘掉机心、鄙弃功名的高尚节操、理想人格的化身。(2分)(意思对即可)
二: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答案:①用“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每点1分)
(2)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诗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