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 拿破仑 民族主义 觉醒 压迫

拿破仑战争的压迫下,成就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觉醒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8 02:57:02 浏览10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789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法国大革命全面爆发,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这次革命给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德意志人民带来了一线希望,各地区农民、市民和手工业者纷纷起义,希望能借此革命之势推翻德意志的封建统治。面对这一状况,普鲁士和奥地利统治阶层害怕自己的地位被撼动,于是组成同盟军,对法国大革命进行阻碍,结果反被法国革命军击败,莱茵河左岸地区被占领。法军的入侵致使德意志人民民族意识的大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前就已经形成的民族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拿破仑战争

1792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就参加了反法同盟,但是三次反法同盟战争均惨遭失败,莱茵河左岸被法军占领。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拿破仑为保持革命的胜利果实,对反法同盟进行了反攻,又占领了大片区域,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1806年7月,德意志16个诸侯国在拿破仑的迫使下签订条约,宣告“莱茵联邦”的成立;8月,“莱茵联邦”宣布脱离德意志帝国,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彻底走向没落。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占领对德意志人民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拿破仑将资产阶级观念、拿破仑法典及平等权利的思想引入德意志;推进了多项改革,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推翻了压迫人民已久的封建农奴制度等等。因此,在被拿破仑占领的初期,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市民,都视拿破仑为“救星”,因为拿破仑的到来带来了资本主义,驱除了封建主义,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但是另一方面的消极作用对德意志民族来说却是致命的,拿破仑毕竟不是德意志人,所以他的初衷不是拯救德意志民族,对他来说只有法国、法兰西民族才是至高无上的,他曾说过,“我的原则是:法国高于一切”,因此他的军队在德意志横行无忌,毒打有异议的市民,甚至将其枪毙,同时他们还在德意志大肆敛财,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除了榨取钱财之外,拿破仑对德意志人的态度也是极度的蔑视。由于普法签订的《提尔西特合约》规定战争赔款未付完之前,拿破仑的法国军队会一直驻守普鲁士,所人民不得不忍受这一切镇压和剥削,这一切都深深地伤害了人民的民族情感。

展开全文

二、民族主义的初醒

德意志人民本来视拿破仑为救命稻草,可是在民族尊严受到如此践踏之后,对拿破仑以及占领德意志的法国军队只剩下满腔怨愤,而这种对法兰西民族的怨愤其实正是源于对德意志民族的热爱,而这种热爱是流淌于血液当中的,自然而然的一种表达,德意志人民似乎终于意识到他们应当是一个完整统一独立的民族,而不应是法兰西民族的附庸。

面对外敌的入侵和残暴的压迫,赫尔曼、威廉·冯·洪堡、雅恩等一批学者纷纷表达出对民族统一的强烈渴望,他们提出,虽然国土被占领、人民受压迫,但德意志民族依然是德意志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就必须坚信德意志是唯一的祖国。

面对这一情况,大批知识分子仍然先是从文化层面出发,以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理论为基础,试图在德意志民族的光辉历史中寻找其民族特质,他们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优秀的、纯正的、拥有高尚美德和无限力量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必然会再度崛起,因此,外来民族的入侵只会让德意志民族暂时失意,不会让它走向没落。

英法两国的民族主义是具有政治含义的,因为英法两国在政治上的统一的,但是德意志不同,邦国林立致使其没有统一的政治前提,所以文化是学者们唯一能依靠的可以把德意志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介质,因此这时的知识分子从文化入手找寻德意志的民族特质。但同时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占领也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通过文化维系的民族是不牢固的,除了统一的文化之外,德意志民族还需要像英法两国一样拥有统一的政治观念。

三、政治民族主义

这一时期民族主义者对统一的政治观念的强调说明民族主义理论已经由文化民族主义过渡到政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是表现于政治层面的一种民族主义倾向。它的主要内涵是强调民族国家的构成不仅仅在于共同文化,更在于共同政治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观念。”

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学者强调,德意志民族必须要有政治认同,而这种政治认同的基础就是公民自由,受压迫的人民是很难产生政治认同的,所以德意志民族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改革,废除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人人自由,只有这样人民才能认同国家,热爱国家,整个民族才能凝聚在一起争取独立。

1806年,战败的普鲁士虽然失去了莱茵河左岸的领土,退回易北河以东,但它不附庸于法国,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邦国,所以这里聚集了众多民族主义者,他们秉承政治民族主义理论,希望在这里进行农奴制改革,早日实现民族独立。这次农奴制改革主要包括施泰因改革、哈登堡改革、军事改革以及教育改革。改革后,农民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可自由支配财产,公民拥有了选举权,城市实现自治,国家只负责监督。

四、军事改革

军事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重要部分,主要领导者是沙恩霍斯特,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废除雇佣兵制度,采用义务兵制度,即所有17-24岁的青年都必须服兵役。普鲁士战败后,在拿破仑的迫使下,不得不将兵力减少至4.2万人,在军事改革中,沙恩霍斯特采用速成兵制度,至解放战争时已训练出12万士兵;二,除正规军外,增立三种后备军,以保证战争中的后备力量以及交通运输线的正常运转;三,从严选择军官,建立新型军事体制,采用新型训练方式。

改革之后的普鲁士虽然社会制度没有彻底改变,但毕竟促使了资产阶级的诞生,加快了封建关系的解体,而且普鲁士迅速成为德意志的经济中也,吸引了大批进步人士,经济与军事都全面发展的普鲁士逐渐成为推动德意志统一的中流砥柱。

1813年,普鲁士国王颁布的《告国民诏书》标志着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德意志人民热情高涨,誓要将拿破仑永远赶出德意志,从而解放整个民族。解放战争于1814年取得全线胜利,拿破仑的军队被赶出德意志,这为德意志民族统一扫除了外部障碍,之后的任务就是消除内部的分裂,早日实现统一。

五、文化民族主义

费希特的政治民族主义思想对德意志统一影响颇深,除此之外,他对文化民族主义也颇有研究。他受赫尔德理论的启发,进一步探讨了语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民族精神是与民族共同发展的抽象的概念,因此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不同,这就形成了民族特质,而民族的语言也同样是特有的,和民族同生共存的,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特质只能通过本民族语言表达。

如果将其他民族语言带入本民族,甚至取代本民族的语言,那后果将是可怕的,一方面,外族语言与本民族缺少相互依存的关系,无法表达本民族的精神;另一方面,这样扼杀了语言继续随民族发展的可能,而失去了自己独有语言的民族也是不完整的,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巨大影响,甚至走向衰落。对于德意志这一优秀的民族,其民族精神、民族语言也自然是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所以必须要保证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不受外族语言入侵,只有这样,民族特质及民族精神才能得以继续发展与传承。

费希特的文化民族主文及政治民族主义理论其实是相关联的,他认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立以及人民自由地实现必须依靠优秀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很大程度上被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了,所以必须要帮助德意志人民找回他们丢失的民族精神。对此,费希特提出,应该从教育入手进行改革。改革一方面是要将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德意志公民,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等级或某一类人,另一方面是教育的内容必须要跳出书本,强调对学生内心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德意志民族的民族精神及传承下来的优秀的民族特质。

总结

从费希特的民族主义理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其他民族主义者的区别,费希特强调的不仅仅是德意志民族的独立与统一,他更加强调的是每一个德意志民族成员都能获得自由与平等,并最终实现所有民族的自由,因此他的民族主义是包含民主主义思想的。虽然拿破仑战争给德国人民带去了一些伤害,但是它推动了德意志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德意志的崛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