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稼先 国士无双 两弹 元勋 河山

国士无双邓稼先,两弹元勋壮河山,为中国核事业奉献一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2 12:44:03 浏览1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64年初,当时的核工业部部长刘杰在会议上激动地对大家说:“告诉大伙一个好消息,我们一直研究的核材料铀235如今已经成功研制出来了。”

距离我国建国第5494天,由邓稼先签字确认后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方案,10月16号在罗布泊地区成功爆炸。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使中国步入原子弹时代,但在这伟大成就的背后却演绎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广大科研工作者每天都经受着挨饿和全身浮肿的困扰,更有甚者如邓稼先一样常年遭受核燃料辐射,最终身患直肠癌,被病痛折磨而死。

一、娃娃博士,志当报国

邓稼先祖上是书香世家,其父亲邓以蛰在美术界的建树可以与宗白华齐名,曾经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对少年邓稼先影响颇深。

在邓稼先政治年少时,正值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之上烧杀抢掠。他们在每一座占领的城市之中宣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并且逼迫当地的老百姓高举着日本的国旗在大街之上庆贺。

这种现象强烈刺激着少年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年仅13岁的邓稼先在翻涌怒火地促使之下,将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且狠狠踩在脚下。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紧张环境中,邓稼先的中学校长暗中告诫他很有可能已经引起隐藏在周围众多汉奸的关注,建议他尽快逃往外地躲避灾难。

1940年5月,此时正在读高二的邓稼先展开了自己的逃亡流浪之路,在临走之时,邓稼先的父亲对他讲:

“稼儿,你今后一定要学习先进的科学,只有科学才能够帮助国家进行改变。”

次年,邓稼先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随后毕业被北大聘请为物理系助教。

正是在做助教的过程之中,邓稼先逐渐发现国内科技发展的进度严重滞后于世界科技水平,若是想要接触到更加先进的科技,那就必须出国学习。

展开全文

1948年秋季,邓稼先带着对世界先进技术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抱负,在上海踏上了前往大洋彼岸——美国的旅程。在临走之时,他对自己的挚友说:

“祖国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发达的科技实力,等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邓稼先前往美国后成功考入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多亏在西南联大奠定的坚实基础,他的学业成绩总是位于上前列,得到导师的青睐和重点培养。

在美国学习的三年时间中,邓稼先接触到全世界最为先进的物理相关知识,为今后科研过程提供了保障。

仅仅两年时间,邓稼先就修满了研究生阶段的学分,并且顺利晚完成博士论文。此时的他仅26岁,因此被人称作“娃娃博士”。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便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薪资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

34岁的邓稼先实现了自己曾经对挚友的承诺,他带着从美国学到的先进物理理论,与一群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大学生组建起中国最早的核武器研究机构。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核武器研究理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而与中国隔海相望的美国,仅原子弹研究团队中便有14人获得诺贝尔奖。由此可见,中国在核武器研究领域面临的压力有多么严峻。

不仅如此,与我国关系较为密切的苏联对我国进行核技术封锁,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认为中国想要在核武器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不仅喜欢做梦,更善于将梦想转为现实。

二、大漠惊雷,梦冲九霄

邓稼先带领着众多学生,在沙漠戈壁的艰苦环境之中自力更生。他凭借自己在美国学到的相关物理知识,再结合中国科研发展的进度,最终将研究重心放在中子物理,流体力学以及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研究方面。

随后他将自己带领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攻坚克难,实现逐个击破。

邓稼先在晚上对物理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整理,在白天则帮助学生们补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补习功课的时候他甚至能够站着睡着,他对这一群学生抱有极高的期望。

这是一群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但是心怀家国,拥有一腔热血的少年,他们的投入让全世界科研工作者都为之动容。

曾经有那么一次邓稼先的研究团队遇见非常棘手的难关,是关于原子弹研究的一个参数,当时的前苏联科学家直接给他们提供了数据。邓稼先对该数据前后进行多次测算,最终断定它是错误的。

随后才得知这是苏联专家随意给出的数字,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怀恨在心,反而是更加加深了他们团队是继续研究的决心。

为得到这个准确的数据,科研团队的成员几乎是部分白天黑夜地进行测算,该数据测试一次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为了测算数据的准确性,前前后后共进行九次实验,为得出最为精确的数据,团队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个重要的参数被确定下来,邓稼先团队在原子弹研究进程也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在沙漠戈壁地区成功爆炸。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脚步,随后乘胜追击,邓稼先带领团队继续开展研究。他率领队员前往爆炸现场采集样本,来证实爆炸的实际效果。

1967年6月17日,时隔不到三年的时间,在罗布泊地区,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而这一切的胜利,都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

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研究过程,法国人耗时8年、美国人耗时7年、前苏联也前后花费4年时间,而只有中国仅用三年不到的速度,这便是中国速度。

邓稼先在面对采访的时候对记者说道:

“在我们的研究实验中没有小问题,任何一个问题都关乎着所有人的生命安全,都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

当时的新华社新闻公报报道:

“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的国防安全以及国家发展重要的保障,同时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做出突出贡献的能力和信心。”

三、巨星陨落,国士无双

在1979年,邓稼先着手研发新型核弹,在进行实际测试的时候,核弹头按照计划在飞机的运输下到达指定目的地,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并没有发生计划中的爆炸。

在看到这一现象后所有研究人员都极为吃惊,当他们试图询问邓稼先的时候才发现,他早已经独自冲到核弹头的实验场地。

作为物理学界泰斗人物的邓稼先,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区域核辐射的危险性到底有多大,但是依旧毅然决然地冲向那里。

此时的邓稼先已经全然顾不上自己的生命健康,唯一关心的便是核弹为何未能成功爆炸。在他双手捧起碎裂的核弹的那一刻起,他的宝贵生命也进入了最后倒计时。

作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听闻邓稼先这一举动,便强制性带着他回到北京详细的身体检查。

果不其然,在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医生在他体内发现极强的放射性元素,此时是1984年,距离第一次原子弹成功爆炸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了。

走路都成困难的他,依旧要坚持亲自去给核弹安装雷管,并且以院长的身份对团队成员强制命令道:

“你们还都年轻,这种工作只能够由我来做”

而这一次也是邓稼先此生最后一次独立领导核弹研究实验,此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第二代核武器研发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标志着邓稼先将彻底离开科研的舞台。

次年,邓稼先带着仅剩的最后一点时光回到北京,回到妻子的身旁。在医院度过363天,前后经历三次大型手术,每天都需要依靠止疼药来缓解浑身的剧痛。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邓稼先依旧心系着祖国的核武器事业。1986年7月29日,他结束病痛折磨离开人世,享年62岁。

1986年6月杨振宁前往医院看望邓稼先,此时的邓稼先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溢出的丝丝血迹问道:

“你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国家给你分配了多少奖金?”

邓稼先幽默地答到:

“一共二十块钱,原子弹和氢弹各奖励十块钱。”

虽然邓稼先的个人成就仅仅得到二十块钱的奖励,但邓稼先却对杨振宁言道:

“既然我此生选择了研究这个东西,那也就以为这要作出牺牲,我从不曾为此而后悔”

就在十年后的同一天,中国正式对全世界国家宣布,中国将暂停核武器研究。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保障世界局势的安全与稳定。

邓稼先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以及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他曾对人说:“只要能够做好核武器研究这件事情,那么我的一生就很有意义,就算是为了它而献身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