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事 为官 老话 过时 理财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句老话过时了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08:50:04 浏览10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被普遍认可的民间处世哲学中,有一句话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句话源自《增广贤文》,原句只有8个字:“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16字的经典。

16个字直译一下是这样的:仁慈的人不能带兵打仗,重感情的人做不成大事,重义气的人理不了财,心太善的人不要去做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处世哲学?

1、慈不掌兵

君主派来的监军,就要被砍头!早有快马飞报回宫。等君主的信使赶到时,人头已落地,而且因为信使在军营纵马飞奔,就斩了信使的随从,杀了车驾左侧的马,向三军示众……

这一切,起因是君主的监军没有按时赶到军营。主导这一切的,是将军司马穰苴,监军则是齐景公的大红人。

如此不近人情的作法,换来的是什么?“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有病的士兵都要求奔赴战场,奋勇争先投入战斗。晋国军队闻讯,撤军而归。燕国军队闻讯,渡过黄河撤退。此后,齐国失去全部收复。

如果司马穰苴心慈手软,放任监军的行为,战斗还会这么顺利?如果没有最初的立威,司马穰苴会大获全胜……结果还真不好说。战争不相信眼泪,不接受仁慈,就是鲜血和杀戮。如果司马穰苴对监军的行为稍有放纵,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全文

历史上有个最著名的仁慈掌兵者——宋襄公。他在战争最危险的时刻,还恪守着仁义之师的规矩,幻想以德服人,不搞乘人之危那一套老黄历,最终只能无奈的接受失败。

放到今天来看,慈不掌兵的现实意义是,管理和领导团队,要有一颗坚硬的心,不能怀有妇人之仁,不能被感情所左右。尤其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要当断即断、不留后患。当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还是别掌兵了。

2、情不立事

在历代皇帝中,慕容熙是唯一因“情”字亡国的。他用情之深,用语言难以形象!只能用下列事实证明:

他的皇后苻训英去世,慕容熙捶胸顿足,如临世界末日,抱着皇后的尸首无数遍抚摸,等尸体冰冷了,他立刻昏死过去,苏醒后爬进棺材,行不可描述之行为……

他还命令全体官员穿丧服、喝白粥。派人巡查暗访,发现哭丧的人流下眼泪就放过,没流下眼泪就问罪,弄得大家都揣着一根辣椒,没事往眼睛上抹……

他同时命令公卿以下的官员和全体老百姓,都要去修建陵墓,还给自己留了位置,声称——我马上也要进来了。发丧那天,慕容熙披头散发、赤足步行。因为丧车太高,走不出城门,就下令拆门……

最终结果是,发完丧2个月慕容熙就被暗杀了,后燕灭亡。

重感情的人,行事做人难免产生种种羁绊,不能做出正确选择。感情收放自如,才能跳出情感漩涡获得新生。

历史上有个成功战胜感情而开创盛世的皇帝——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下狠手,射杀大哥李建成,与尉迟恭联手干掉弟弟李元吉,一兄一弟的全家老小赶尽杀绝。转回头来面对老爹李渊,马上跪下、抱住、痛哭……

从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秒变成乖巧弱小的妈宝,李世民诠释了情不立事的真谛。

放在今天看,情不立事的现实意义是,人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该温情脉脉的时候,一定要不遗余力;该冷血决断的时候,一定要理智战胜感性,不要为情所困。过于沉迷于感情之中,最终反而会被情所伤、所害。

3、义不理财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怎么被斗败的?

是盛宣怀使用“不仁不义手段”搞垮的。

原来,胡雪岩每年都会囤积生丝,低价收、高价卖,牟取暴利。盛宣怀则提前下手,向胡雪岩的客户低价出售,使胡雪岩的库存积压,流动资金短缺。

胡雪岩曾为左宗棠筹饷80万两白银,由协饷补偿,盛宣怀要求负责协饷发放的上海道台邵友濂,按“李中堂”的意思暂缓下拨。

为应对流动资金短缺,胡雪岩只好把自己阜康银行的钱调出来补窟窿。盛宣怀得知后,鼓动客户去阜康银行提款挤兑。胡雪岩只好抵押地契、房产,抛售积存生丝,此举引发更大的挤兑潮。最终,被抽干流动资金的胡雪岩悲愤而死。

虽然说到底是李鸿章、左宗棠的政治斗法,但胡盛商战还是非常经典的:通过掐断现金流,让胡雪岩死无葬身之地,盛宣怀把“义不理财”的内涵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稍有仁义之心的萌动,胡雪岩也不会死的这么惨。

商人都是逐利的,逐利中必须遵守商业法则,这套法则不会讲究仁义,有时候还可能是违背义理的,是你死我活的另一个战场。

放在今天看,义不理财的现实意义是,经商理财的时候,要保证良好心态,既取之有道,又想方设法搏取高利润,善于抓住机会,甚至“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要走”。否则,等对手成长起来,反伤了自己,毕竟发财的路没有多少条。

4、善不为官

在清朝笔记小说《轴要籍续》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湖南举人张阵被县官聘为师爷,每天帮忙料理衙门事务,感觉做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有一天,县官回乡省亲,临走前把衙门的大小事都交给了张阵。

见县太爷如此相信自己,张阵问:“你走后,我在衙门里要注意些什么?”县官想了一会儿,指着门后的杀威棒说:“你遇事后,要先让它说话。”张阵不知何意,也不敢多问。

县官走后不久,就有人摆鼓请愿。张阵硬着头皮升堂,原来是两个人相互指责对方是偷牛贼。争议中,两个人突然发现堂上坐着的并不是县官大人,于是越吵越大声,最后在堂上动起手来。张阵连忙下来拉架,拉扯之中被对方踹倒在地,现场一片混乱……

次日,县官回来后有人作了汇报,县官让人到街上把两个人找来。进了衙门两个人又想拉扯,县官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杀威棒伺候!”马上一片安静,官司很快审了个水落石出。

此时,张阵终于明白,县官头一天临走前所说,遇事后先让杀威棒说话的意思——做人不要太善良,因为总有人利用你的善良伤害你。

你越是迁就,别人越是“蹬鼻子上脸”;你越是心软,别人越是有恃无恐。太善良的人为官,不懂得利用读心术掌控下属,不舍得杀伐果断,不愿意恩威并施……最后,失控的下属让工作会陷入一片混乱。

有时候,你的善良就这样成为无可弥补的缺点。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已经流传数千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适用不适用今天,也众说纷纭。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也不排除反其道而行之并大获成功的例子,老话老话,太老的话也让它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