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镌刻 共和国 脊梁 冶金 记忆

“901”——镌刻在共和国冶金脊梁上的记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4 07:05:03 浏览1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901”——镌刻在共和国冶金脊梁上的记忆

作者:黄明志 邓朝军

(一)

晨自泸山发,飞驶峡道中。忽见霸王鞭者,耸立一丛丛。车辆穿梭织锦,尘毂飞扬上树,公路宛如龙。仿佛琼州岛,赤日照当空。

蕉叶茂,桉树密,挺深棕。甸沙关上漫饮,清茶沐凯风。欲往攀枝花去,只为迟来一月,不见木棉红。别有奇花放,钢都基建雄。

这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同志1966年4月25日赴渡口市(今攀枝花市)视察途经会理,在县委机关甲房休息时书赠会理县委的诗词——《水调歌头·赞攀西》。28日途径“901”(会理镍矿),又成《水调歌头》一首,书赠镍矿党委。郭老之前,自1964年7月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有关部委、三线建设指挥部、西南局、四川、云南、贵州省委的主要负责人,分八批次赴渡口市途径会理,他们中有很多领导都到过“901”。

印有“901”的铭牌。

会理老一辈革命建设者对于“901”这个地名尤为亲切,因为这里曾经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1959年9月24日,会理县力马河山沟里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从矿山采选厂至大桥冶炼厂现场3公里的路段上锣鼓声此起彼伏,人们来到广场、路边挥舞着用彩色纸张做的小旗,配合高音喇叭的歌曲,欢庆中国第一座镍金属矿山炼出了第一炉高冰镍。这一天是新中国有色稀有金属冶炼技术值得留下史料的日子,虽然第一炉炼出的高冰镍仅有414公斤,它却填补了我国生产有色稀有金属技术的空白,并为后来的大三线建设提供了经验。

会理镍矿代号“901”,寓意众说纷纭,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影视剧中的保密代号,其实,根据党中央1958年初对有色金属设计总院《关于会理镍矿设计意见书》的批示,就明确要求:“把镍金属的生产摆在尖端上处理”,同时,会理镍矿成立之初便被国家确定为一级保密单位,配备了机要电台,随后根据保密规定,经冶金部、邮电部备案会理镍矿对外名称确定为“901信箱”,国人以九天为最高,“9”也就意味着尖端,“01”代表第一,信箱代号大家是这么理解的,也是当时大家对“901”的一个美好愿景。

展开全文

矿区一角。

自古人居多平原,唯有宝藏埋深山。会理镍矿,位于四川省会理县力马河村,矿区范围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800米,面积近2平方公里,域内南面是老官山、西北面是桥顶山、北面大梁子、沿东是一狭长河谷,居住有不成村落的几户人家。海拔1800至2600米。矿区位置北距县城50公里,成都800公里,南距昆明500公里。要在祖国大西南的深山峡谷、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的环境中,建成一座集采矿、洗选、运输、发电、冶炼为一体的中型联合企业,其难度不是今日可想象的。当时主要困难有:一是人才;二是运输;三是设备;四是生活。面对巨大的困难,甩不掉、避不开,狭路相逢,建设者们只能坚持“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的工作理念,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

1958年春天,当第一批职工来到力马河谷时,安身之处仅是草棚、篾棚,并且不够,极少数双职工也只能分开入住男、女集体宿舍。棚舍不能避大风雨,缺少安全,雨季中曾在棚舍区打死一只花豹子,当年年底的时候,一种用木条糊泥巴作墙壁,小青瓦做屋面的“干打垒”房屋出现了十多幢,白天用于办公,夜晚用作住宿,比棚舍好多了。

1959年9月,冶炼厂生产进入正式投产之后,镍矿开始组建“基建工程队”,最初忙于工业生产项目,直至1962年底,职工住宿才陆续得以改善,住进了机关临时用房形状的宿舍。这些房子用草席做顶棚,无水泥做地面,无供排水设施,远距离使用公共厕所,双职工虽能同住了,但每户面积不足30平方米。

矿区一角。

“901”在建矿初期有4319名职工,因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村生产力下降,粮食供给是个大问题,每月的定量分配约20斤的粮食中,60%供给大米,40%搭配玉米面或干玉米。困难的时候,蔬菜断顿,吃到蔬菜像过节;数月无油做菜,幼儿园也不能幸免,很多时间用“玻璃汤”下饭、职工称的“玻璃汤”就是开水兑酱油或盐。偶尔吃到一点豆瓣酱,已经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

老人们常说,馋娃儿想过节,的确如此,过去艰难的日子,也只有过节才能稍微改善一下生活。那时肉食是实行定量供应的,为保证“901”职工国庆节每人能吃到增供的半市斤猪肉,会理县专门安排了生猪的派购任务。

国庆节前两天清晨,两名职工便搭乘汽车到凤营公社,该公社此次派购的生猪是25头,能接收的生猪只有23头,因为派购政策规定,每头重量不足130斤,不允许交售,全公社够130斤的,只有这23头。心中咯噔一下,没法不接收,只得在交接单上签了名字。

上路前公社干部好心提醒,不要把猪赶上公路,一是遇到汽车,它们会四处乱跑。二是走小路近节省时间,出发后抄小路,过河岔,开始爬山,这些“二师兄”幼崽平时就与山羊一同敞养,清早刚喂了饲料,在凉爽清新的山林间,还听吆喝,也跟得上群体。接洽人情绪也放松下来,口中冒出几句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嘛,啰喂!上山岗哟,浪哟!邀起猪儿嘛,浪浪扯!光扯!回家了哟,浪啰!”

几段歌声,助一行人畜,把一小山坡丢在身后,真是山重着山,力马大山,垣在眼前,爬到半坡发现,“二师兄”们口冒白沫,速度慢了下来,在赶猪人竹竿催逼下,艰难地向山顶移动。刚到山顶,出现一个早年开采铁矿石现已废弃的矿洞,又热、又渴、又累的“二师兄”们发疯似的钻了进去!洞有多深?洞中有无横道或出口一无所知,来不及多想,赶猪的两人一人守住洞口,一人立马冲了进去,好在是一个平洞,追至洞底后奋力用竹竿把它们连打带推弄了出来,一点数,只有22头,再点还是差一头,天呐!这会让多少工人吃不上半斤肉?怎么向单位领导交代呀!急恐攻心泪如泉涌,大声哭了起来!抬手揽把眼泪,却摸到了额头上不知何时起的包,全然不顾,还无痛感,边哭边随原路下山寻找,未果,又沿山腰林间搜寻,仍毫毛不见。此时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无奈!体会到什么叫无援!眼看“金乌”开始西坠,远处山林一片雾霭渐渐临近,迫不得已,将哼哼叽叽的“二师兄”们缓慢地往山下赶。

赶到山下公路边,离矿部大约还有不到10公里路程,天色已暗,人畜皆渴,又饿,确实走不动了,集中到一片凹地,打算就此过夜等待明天。突然,一辆运矿车从远处驶来,车厢上站着几位同伴,他们是待车辆完成当天运矿任务后,向矿领导申请特意派来寻找赶猪人的。“二师兄”们,被连抬带推坐上了车。丢失了的那头,按收购价,活猪每斤0.425元,130斤计算,价值人民币 55.25元,挂在赶猪人名下,当时每月工资22元,一时无法偿还,只能分期支付。

(三)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依然斗志不减,撸起袖子加油干,主动投身到三线建设的最前线。会理县委高度重视“901”职工的生活,自建矿始,服务单位几乎与首批矿山职工同时到达工地。在努力解决粮、油、肉食定量供应的同时,1963年将量大、紧缺的蔬菜供应的难题专题上报原西昌地委,经批准,在大桥大队、力河大队的耕地中,选择了适宜种植蔬菜的土地,这部分土地应缴的农业税、征购粮报经西昌专员公署批准后给予免除。种粮户变为菜农后,他们的口粮按交售的蔬菜数量给予奖售粮。县商业局负责对种粮人变为种菜人的技术培训,县蔬菜公司提供优良菜种,由矿区贸易商店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并收购蔬菜,供应采矿、选矿、电厂、冶炼厂、车队、机修厂、澜坝煤矿、医院、学校、幼儿园、矿部各机关及各服务单位。蔬菜种植户凭商店出具的收购凭证到粮站购买奖售粮。

大三线建设开始后,会理县根据省委关于三线建设的要求,成立了“支援三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任务很明确,就是为当时的渡口市(即现攀枝花市)三线建设所需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对渡口市提出的蔬菜需求,办公室采用解决对镍矿职工供应蔬菜的办法,在县城附近规划、选定了土地600亩,建成了蔬菜生产基地,产品专供渡口市三线建设的职工。

电厂排热气。

在中央“把镍金属的生产摆在尖端上处理”的部署下,1957年4月,会理镍矿成立后,7月批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会理县镍矿委员会,同时共青团镍矿委员会、工会委员会也相继成立。当年仲春时节,四川、云南两省有色金属局就派员进场,遵照冶金工业部“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及“先生产、后福利、先工业、后民用”的指示,建矿前后,北京、沈阳、武汉、广东等机关、科研、设计单位和老企业调来一批干部及技术力量。次年初,成都军区预备二师转业来矿60余名干部。1958年3月开始,云南测绘队、东北竖井施工队、澜沧江工程处、省建一公司、岷江水电局竖井队陆续进场,从云南锡业公司调来36名矿山技术骨干、从江西归美山钨矿来了7名技术人员、重庆一〇三厂抽掉了7名冶炼师傅,沈阳冶炼厂4名技工举家来到镍矿,成都、重庆电力局配套调来87位发、输、供电老工人。四川内江、温江两个地区14个县中有2500名、南充地区也有1000名青年踊跃参加会理镍矿建设。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在调来的老工人、技术员的言传身教下,从陌生到熟练,从学员到技工,从单纯争取工作的思想到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硬铮铮的撑起了一片天地,为社会主义建设献出人生最美的青春,少数同志还献出了年青的生命,长眠在矿区。

(四)

在这样的环境中,“901”广大干部、职工常记的口号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没有艰苦奋斗,就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掌握生产技术,就炼不出高冰镍”“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软,你软它就强”。工作中力争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没受到表扬与受到表扬的干劲一个样!”由于矿山行业工种的特别,已婚职工中,大多数人的妻子在外地农村。生活上“一年四季穿工装,省下钱票寄女方。集体宿舍歌声朗,下班多逛篮球场。”是分居职工的生活写照。即便如此,探亲假到时若遇生产任务需要,他们也会留下来。把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艰苦历练当作无形资产,在工作生活中攻克了重重难关,忘我无私求胜利是第一代员工的精神风貌。就是从镍矿子弟校走出来的学生成年后,大多继承了先辈的事业并有所成就。在一些教育、卫生、金融、科技战线商贸精英中有他(她)们的身影。

职工活动。

这是“全国一盘棋”团结一致办大事的体现,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建设者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战胜了建矿初期的重重困难,自第一炉镍水沸腾至2000年,历经42个年头,会理镍矿从0.011%的含量中,共生产高冰镍33426吨。在1965年至1980年大三线建设高潮中,16年里,建设者们克服了“文革”的干扰,生产了13259吨高冰镍,满足了国家航天、航空工业生产的需要,也为后来建设同类矿山及开展三线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採矿机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百废待兴的经济状况,还要面对国际上帝国主义的封锁、打压,前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严峻形势,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争取人民生活幸福,在开发工业生产项目时提出“先生产,后福利”的工作方针是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的产物,是一种必然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和政府依靠带领广大工人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从交通闭塞的大山深处,把采选厂扩大为日处理原矿石500吨,将发电厂建在力河村,冶炼厂建在大桥村,设计年冶炼高冰镍一千二百吨,硬是从矿石中把仅占0.8%的镍金属提炼出来,这在当时国内唯一有色稀有金属冶炼技术史上是首创。为以后开发同类矿山提供了经验,填补了我国这一稀有金属冶炼加工技术的空白,有力支援了国防工业建设,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2001年,“901”(会理镍矿)超额实现预先设计的产量后,因矿山资源枯竭,被列入国家关闭的矿山企业名单。至此,会理镍矿退出了历史舞台。

多年后,或许很多人会淡忘“会理镍矿”这个名字,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里有个曾经为新中国有色稀有金属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国企,它的代号叫做“901”……

(图片由黄明志、蒙琼英提供)

来源:学习强国

欢迎各位在文章底部留言评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