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 沉迷

“小学生沉迷烂梗”冲上热搜,谁该背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8 00:11:05 浏览10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有没有人觉得,小学生,一代比一代难懂?

如果说80后爱玩谐音,90后沉迷非主流,00后的谜之缩写和伤痛文学绕晕一片。

那现在的10后小学生,就是用满嘴网络热梗,给跟不上潮流的老师家长狠狠来了串连环暴击。

前两天, #小孩爱说的烂梗越来越多了#话题上了热搜第一。

“老六”、“鸡你太美”、 “九转大肠”、“giao”……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如此热衷于把抽象的网络“烂梗”带入生活?

这届老师家长,

苦烂梗久矣

从互联网诞生至今,从“神马都是浮云”到“无所谓我会出手”,从“给力”到“6”,我们已经复制粘贴过无数毫无意义的语癖或流行语。

平平无奇的语言挂件,在创意或巧合的捣鼓之下变成新鲜的“梗”,火起来后被到处使用。

展开全文

成年人玩梗,大多数情况是为了图一乐。

但对思想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玩梗不需要分场合、更不需要有理由。

在和这些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一旦哪个字说得不对,就会引发他们的嘲笑。

老师们上课时感观尤其明显。

在豆瓣和小红书,不少老师分享学生让自己苦恼的玩梗经历:

上课几乎不敢提到某些字和词,提到学生就会笑;

明明是认真的提问,学生却故意用一些词汇曲解,导致课堂流程无法正常进行。

不少老师晒出学生的离谱作业和试卷,看完真的让人满头问号:

布置作文《我的朋友》,学生拿明星的梗当作素材。

古诗词填空,成了《孤勇者》歌词接龙。

看完这份英语试卷,估计老师比小学生更emo了。

更可怕的是,50分的作文,真的有小学生敢全篇都在“奥利给”!

互联网黑话,正在悄悄占领这一代儿童的心智。

对孩子来说,网络流行语,代表着新奇、潮流、有趣。

很多小朋友,其实并没有接触过这些“梗”的来源,也压根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

但为了不在同学中“落后”,也就跟着学起来。

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伴随着“模仿”,他们习惯于通过模仿来刷新世界观,通过模仿来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这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成长模式,我们小时候也一样。

现在的网络黑话,大概就相当于我们这代的火星文和非主流。

大人们眼中的烂梗,在孩子们眼中是争相模仿的“新世界体验”,是他们的社交工具。

但当“烂梗”不再停留在私下的使用,而是走进课堂,甚至影响到孩子们正常的社交和学习时。

家长和老师们就不能以“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心态,一笑了之。

伤害孩子的,不止烂梗

让这届家长和老师都为“烂梗”头疼不已的最大原因,就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短视频和小游戏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想要偷偷看个电视,都得跟爸妈斗智斗勇,更别提电脑了。

如何破解爸妈设置的重重密码、玩游戏不被发现,估计让不少人小小年纪就体验了一把家庭版“潜伏”。

via@胡渣少女

而成长在5G时代的小孩,接触智能设备和网络,相比之下不要太轻松。

平板、手机、智能手表,短视频和游戏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真的是触手可及。

我们无法物理隔绝孩子与网络,只能做好网络内容的净化和筛选。

但这点说起来简单,真正开始尝试才发现:太难了!

互联网给涉世未深的小学生设了太多陷阱,真的让人防不胜防。

现在很多动画变成捞钱外包低龄产品,三观歪曲,暴力程度比成人电影更甚。

但打着儿童娱乐的头衔,就能大大方方地进入儿童专区。

一些短视频博主,为了流量,把正常的动画片解读出各种诡异的角度。

表面上是剧情解析,点开才发现,里面夹杂了很多恶意曲解的成人化内容。

全程瞎掰,事实是制作组漏贴图片

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迪士尼公主,在某些营销号的视频中也变成了“绿茶”“心机女”之类的奇怪存在,过早把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灌输到孩子的心灵中。

via@央视网

一些打着“益智”“儿童”标签、头像可爱卡通的小游戏,内容居然是暴力血腥的厮杀和解剖。

via@看看新闻

更别提那些受众本就不该是小孩的直播和短视频了。

via@人民网评

互联网的匿名性,也让不少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深受其害。

追星被骗、“开盒”网暴、“惨圈”诱导自残……每当热搜又爆出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背后是许多苦不堪言的小学生家长。

如果家长粗心大意、不仔细甄别,只是把平板手机扔给孩子自己玩耍,很容易就让孩子们一脚踏进陷阱。

归根结底,我们无法控制互联网的黑暗面,能做到的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让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娱乐和便捷时,尽量远离那些负面的信息。

怎样让“烂梗”远离小学生

“烂梗”洗脑小学生,并非发生在一朝一夕间。

早在冲上热一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网友在各种论坛、平台发出过类似的疑问。

除了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人们对此的仅有的意见一致只有“让家长老师正确引导”。

但如何“引导”,对大部分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对于成长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流行文化,已经成了他们日常语言和行为的一部分。

“5G儿童”怎样顺着网线获取成长营养,而非精神“垃圾食品”?

网友玩梗是不会分级的,网络对话也不会先问对方年龄。

当整个网络语言环境被各种网络梗充斥,本就缺乏辨别力的小孩子们,如何抵抗这种泥沙俱下的侵袭呢?

在科技和课堂结合愈发紧密的现在,彻底禁用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并不现实。

而且,就算杜绝孩子接触网络,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小觑。

在这不断诞生新事物的世界里,每个人或许都曾经是那个爱玩梗的小学生。

与把“烂梗”泛滥的“锅”甩给孩子,不如好好教会他们如何对待这些纷杂的网络文化。

嫌弃孩子只会说“奥力给”,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也患上了“网络失语症”;

指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妨反思自己有没有给予他充足的陪伴;

觉得短视频和直播是浪费时间,不如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有价值的作品。

真正美好而值得纪念的事物,是短平快、重口味的网红审美无法轻易取代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小孩子需要正确的指引和教育。

不想让他们把恶俗烂梗带到不必要的场合,最关键的,是成年人自己。

“烂梗”泛滥的网络文化背景下

怎样才能给孩子正向引导?

翻开常春藤学霸明淙的养育经

开启不焦虑的正念教养!

《正念教养》

作者:徐莉 / 明淙

扒了十个“影帝”,他们的原型出奇的一致

“少女感奶奶”,靠的可不是年轻美貌

五万一辆的自行车,到底谁在买?

为什么袋装薯片比罐装薯片好吃那么多

戳原文,不让“烂梗”在孩子心灵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