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 古人 那么 自然 为什么

为什么古人那么崇尚自然?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01:22:06 浏览16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言文是很多人的难点,死记硬背都没有用,为啥?因为你要建立不起来对它的亲近感,感受不到文言文表达的魅力,是肯定学不好的。所以我们今天就干脆另辟蹊径。就是结合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让你体会古人的所思所想。

古人有些爱好,跟我们今天有很不一样,我们今天很多人喜欢大城市,喜欢汽车,喜欢高楼,似乎离天然的东西比较远。你可能好奇:古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我们先进入一个哲学命题,学习《道德经》里的一段话。语句很简单,只有短短四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人遵循地,地遵循天,天遵循道,而道遵循自然。《道德经》里的这句话,为什么就能帮你理解古人爱天然呢?

首先,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几乎奠定了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自然观。我们爱好天然的根子都可以追到这儿。孔子和老子是差不多同期的思想家。孔子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和秩序。比如,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王、臣子、父亲、儿子各自都要有自己的样子,遵守自己角色的规范。

而我们这要说的老子,虽然跟孔子同时代,但他们关心的事儿可不一样。老子关心的,是人跟整个宇宙的关系。

展开全文

在《道德经》里,他探讨的是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运动。《道德经》里的这个“道”字,指的就是整个宇宙,在老子看来,“道”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人类而有所改变。我们再喜欢月圆之夜、黄昏晚霞,月圆也不会多来几天,晚霞也不会长挂天边。

你看,现代天体物理学探讨的问题,两年多年前,中国春秋时代的老子也在思考,他说“道法自然”,这跟“宇宙没有义务让你理解”,在哲学层面上是遥相呼应的。

哲学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能有这么深刻地思考,真是了不起!

有个小朋友叫麦兜,大概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她指着爸爸妈妈恋爱时候的合影问:“我在哪里?”

妈妈说:“那时候没有你。”

麦兜完全不能理解,愤愤不平地说:“没有我,那多浪费啊!”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普通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跟五岁时候的麦兜小朋友差不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我们并不知道规律是什么,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应该怎么样,要怎么样。而老子的伟大之处,就是他超越了自己个人的局限,把人放到了整个宇宙中去理解。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老子不是先知,也不是天体物理学家,为什么他能产生这样的哲学思考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跟中国早早进入农耕文明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在老子生活的时代,中国的天文历法已经相当发达了。

土地是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资料,粮食需要在大地上生长,遮风挡雨的房屋需要大地承载,所以要“人法地”,这就是人遵循地的规律;但大地上能不能长出足够的粮食,还需要风调雨顺,阳光、温度、降雨都配合,这就引出了下一句“地法天”;而通过天文观察,日月星辰有它自己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这就是“道”,天法道;而老子对于“道”的理解,是遵循自然,自然而然,这就是“道法自然”。

对比起来,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强调的就不是人遵循自然规律,而是人跟自然的冲突和斗争,是有非常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意识的。比如荷马史诗,通篇都是古希腊英雄怎么战胜自然灾难的故事。就连古希腊神话里的神,也都是按照人的样子塑造的,人体的美就是一切美的典范。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对天然的热爱,是怎么直接反映在文学和绘画里的。还是先来对比一下。你看,西方的画,纯粹的风景画并不多,更大量的是人物画。比如达·芬奇那幅最著名的《蒙娜丽莎》,现在收藏在法国的卢浮宫,画面里不是没有风景,但风景只是《蒙娜丽莎》背后朦朦胧胧的背景。西方还有很多肖像画干脆就是在室内画的,完全没有自然风景。

范宽的画有什么特别呢?首先,尺幅很大,他最著名的《溪山行旅图》,高度超过两米,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上面画的是陕西的山,虽然题目叫《溪山行旅图》,说的是人,但行旅中的主角——四头驴和一个小人儿,都画在画的右下角,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我去过天津博物馆,看范宽的另一幅画,叫《雪景寒林图》,这幅画同样尺幅很大,仍然是山林占了最主要的画面,气势苍茫,左下角有一间小小的木屋子,只是隐约有一个人在张望。

范宽的画都是把人融入了自然当中。我把这两幅画的图片都放在了文稿区里,你可以试着找一找山水间的人,看看那个人有多小。你仔细想想,对比起来,达·芬奇画的是眼前的美人,但范宽高高远远地看着,看到高山深谷,看到大雪寒林,也看到了山水间微不足道的人。

中国跟西方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这并没有对错或者高下之分,但不同的起点,会把不同的文明引向不同的方向。

最后,我要提醒你注意一个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里连用了四次“法”字。

平常你熟悉的“法”字,是个名词,指的是法则、法律。而这句话里的“法”,是个动词,意思是遵循法则。我之前说过,古文里经常一个字要担负很多的任务,“法”就是这样——法则是“法”,遵循法则也是“法”,而这两个意思,名词和动词之间是有关联的。

好了,文章就写到这里,我帮你总结三个知识点: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

2. 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有很大差异,中国人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讲究顺应自然,西方人更喜欢把人看作自然的对立面,追求征服自然。

3. “法”既可以是名词,表示法则、法律,也可以是动词,表示遵循和效法。在古文里,名词和动词互相转化的用法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