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续 雷锋 崇敬 征程 上海接续 上海 雷锋故事

崇敬 | 新征程新作为,上海接续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1 18:54:13 浏览1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行浦江两岸,一支支队伍、一组组数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在上海蓬勃开展,参与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截至2022年底,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达600余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26%,96.1%的志愿者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表示满意,94.3%的市民对志愿者服务满意。其中,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崇敬志愿服务总队,坚持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展现着浓浓军民鱼水情。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穿行浦江两岸,一支支队伍、一组组数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在上海蓬勃开展,参与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截至2022年底,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达600余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26%,96.1%的志愿者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表示满意,94.3%的市民对志愿者服务满意。其中,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崇敬志愿服务总队,坚持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展现着浓浓军民鱼水情。

在上海街头巷尾、楼宇公园,时时可见微笑的雷锋头像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指示牌。的确,在这座有着深厚红色基因和文化底蕴的大都市,雷锋精神已成为人们的追求。分布于全市各处的雷锋驿站、雷锋纪念馆、雷锋收藏沙龙、雷锋塑像、雷锋广场、雷锋树、大中小学校里的雷锋馆等,见证着上海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生生不息。

展开全文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孕育而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快速发展,更在扎根基层社区、融入社会治理中展现作为、惠民利民。近年来,上海以实事项目为抓手,在全市共建立16个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6000多个村(居)级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播种文明,收获希望。每年秋天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有近万名“小叶子”在现场提供接待内外宾、信息咨询、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任务。从世博会“小白菜”到如今的“小叶子”,青年志愿者们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由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和雷锋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雷锋精神在上海”朗诵会在“崇敬”号游轮上举行——英名因传承而不朽,丰碑在奋斗中永驻。

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上海正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耄耋之年的老人沈翠英,捐掉一套房子,为四川灾区建造一所能抵御8级地震的学校;海军退役军人张志勇,一次平常不过的旅游让他自发走上了将捐款捐物捐医疗作为公益事业的人生;普陀中心医院张兴儒,组织“慈善光明行”活动,行走在最边远贫困地区为患者送去光明……在“雷锋故事会”中,一个个身边的雷锋故事传递着人间最真的美,温暖着无数人的心。

全国最美志愿者,傅向东在党的诞生地领誓初心,兰云科用担当诠释兵心,王萌萌为了孩子沪滇穿梭十余年……《雷锋》杂志的一个个封面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真善美,续写着新时代的沪上雷锋故事。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雷锋精神与成才规律》《雷锋辅导我一生》……定期举办的“雷锋讲堂”用翔实的史料,真实的故事,生动的阐述,拨动着现场观众的心弦。

雷锋精神润上海,新征程上再出发。上海群众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大都市的征程上必将花开更艳丽,城市更美好。

一条街,续写着“雷锋”就在你身边

中华第一街,雷锋故事多。7月20日,南京路步行街军民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准时开启。

在上海第一医药商店门前,年过七旬的全国劳模、全国最美学雷锋志愿者陶依嘉忙着把血压计、常用药品、拷边机等服务用品从小仓库里搬出来,分别装上“为民服务车”。7点不到,4个学雷锋为民服务摊位准时“开张”,陶依嘉和伙伴们守在摊位前热情地迎候着来往市民。

作为南京路步行街学雷锋的创始人,这样的守候陶依嘉已历经41载。1982年3月,在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陶依嘉带领单位几位民兵在南京路上推出第一辆“为民服务车”,吸引了很多人排队等候。有个老伯问她:“你们下个月还来不来?”陶依嘉随口回答说:“以后我们每个月都来。”没想到的是,这么一句简单的承诺,陶依嘉坚守至今。

41年来,南京路步行街学雷锋活动已有近百万人次参与服务,服务对象420余万人次,为群众做好事20万余件。这一群众性学雷锋活动,不仅多次在全国的精神文明和学雷锋活动中受到表彰,还造就了殷仁俊、黄吉人等一批先进典型和全国道德模范;培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武警十中队、南京东路街道民兵为民服务队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及上百家文明单位学雷锋行动、数十个学雷锋爱心团队。

“我们虹口地区理发行业的50多名志愿者热情高涨,早上五六点钟就从各自家里出发,六点多到这里时已有不少市民排队等候了”,今年3月5日,在南京东路福建路口的服务摊位前,全国劳模、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殷仁俊表示,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挡不住我们以雷锋为榜样,做人做事的永恒决心。

一棵树,见证上海学雷锋生生不息

坐落在上海市延安西路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因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有着“中华第一宫”的美誉。60年前的3月1日,来上海宣讲雷锋精神的雷锋当年班长与400多名少先队员一起,在少年宫栽下纪念雷锋的一棵松树和一棵柳树。

据记载,上海当年在全国率先燃起学雷锋之火,而“播火者”叫刘景凤。他是雷锋生前汽车连八班班长,是雷锋入伍时的教员。1962年下半年,得知雷锋牺牲后,他饱含深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刊登在当时的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上。后来在学习雷锋活动中,南京军区抽调他到上海等地作报告,宣讲雷锋事迹。

1963年2月下旬,刘景凤一到上海,连续两天在各大驻沪部队作报告,还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座谈。3月1日下午,他又和上海400多名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一起参加在中福会少年宫举行的《伟大的战士,我们的榜样》主题集会,共同栽下“雷锋树”。

“当年作报告播撒学雷锋火种,今日来寻迹圆怀念雷锋之梦。”2021年3月,刘景凤专程从沈阳来到上海。年过八旬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重走当年在上海宣讲雷锋的路,再看看亲手种的“雷锋树”。

“大上海变了,变了,和记忆中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刘老感叹不已:除了少年宫的大楼之外,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变了——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门前的延安路高架车水马龙,四周都是直入云霄的摩天大厦。

老班长也深感欣慰,柳树枝繁叶茂,矗立的雷锋像巍然屹立,象征坚毅品质的松树茁壮成长,激励着更多小伙伴们参与到学雷锋行动中。

一支社会力量,学雷锋崇敬公益志愿服务

今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一场崇敬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开展,20余支拥军优属志愿服务专业队、20多家军地单位和2000多名志愿者,向青年学生、市民群众等提供互助结对、红色演讲、医疗咨询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

这场崇敬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是由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及其所属崇敬志愿服务总队,并携手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会联合举办。上海市拥军优属崇敬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于2020年,已建立了16个区队和3个直属队,成立了美丽园公益崇敬志愿服务联盟和心理健康公益崇敬志愿服务联盟。目前,全总队共37支队伍,志愿者总数达2000余人,成为上海志愿服务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当天的活动丰富多彩,“致敬英雄,关爱老兵”作为活动主线贯穿始终。“这条军用毛毯是志愿军战士的御寒物,但他们却让给了村里的‘阿妈尼’。”在奉贤区的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洪庙派出所民警徐少卿担任公益讲解员,向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学生讲述抗美援朝中上海籍志愿军战士帮助朝鲜群众的故事。他说,“作为一名党员、退役军人,希望通过公益活动在孩子们心里种下‘雷锋精神’的种子。”

上海警备区老干部医疗志愿服务队和浦东军休“红仁”医疗志愿服务队,则一如既往受到群众的欢迎,专家们就现场群众的健康咨询进行了耐心解答,详细解答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方法及疑难问题,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

据统计,2022年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崇敬志愿服务总队开展集中活动与专项活动共7场次,参加志愿服务达2670人次,服务受益对象50382人。

“我们精心挑选组织了一系列贴近部队官兵、优抚对象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崇敬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张长东表示,将继承弘扬雷锋精神,努力将社会化拥军优属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永远的偶像,永恒的精神

1961年中秋节,部队给每个战士发了4块月饼。雷锋手里拿着香喷喷的月饼,抬头望着明月,仿佛听到妈妈的声音:可怜的孩子,你靠老天爷保佑,长大成人了。“可怜的妈妈,你要活到现在,看到伢子长壮实了,穿着军装多威风啊!”雷锋想着想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他默默地把月饼包起来放在挎包里。这个情景被一个战友看到了,战友问他:“你怎么不吃?”雷锋说:“今天心里不太好受。西部医院还躺着不少伤病员,过节了,他们需要温暖,我想把月饼送给他们。”

第二天上午,雷锋出车拉粮,顺便来到医院,把月饼和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送到伤病员手里,关切地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早日治好病,回到国家的建设岗位上。”

这一句“我的心意”,是雷锋常说的话,也的的确确是他的心里话。他眼前的战友、工人、农民、学生,都是他的亲人。他吃一口糖,就会想到他们甜不甜;他喝一口水,就会想到他们渴不渴。虽然是几块月饼,但这就是他的心意啊!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点心意,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暖。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58年6月7日。

这一天,雷锋在信纸上写下一首散文诗,夹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农场服务社售货员王佩玲最先看到了这首诗。

她读完雷锋的诗,非常激动,问雷锋是怎么写出这么催人奋进的诗篇。雷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朗诵了保尔·柯察金的一段名言——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朗诵完这段誓言,雷锋眼里饱含泪水;接着,他又读起自己的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日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的理想?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人类的生活付出了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雷锋去世后,这首诗在社会上影响巨大。有人为其加上标题“你带来了什么”,谱写成歌曲在校园里传唱。有人说,这首诗是生命的“人生七问”。

雷锋感动了无数人,其中有工人、艺术家、科学家等等。钱学森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陶克 雷锋杂志社总编辑 )

作者:陆益峰 陈梓丹 窦芒

摄影:叶辰亮

编辑:陈梓丹 周洁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