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大人 起来 故事 读书板凳 读书 读书故事

小板凳坐好,一起来听山大人的读书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2 08:12:14 浏览1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明代书法家倪元璐有言

“当以读书通世事”

回望山东大学波澜壮阔的百廿风华历程

悠悠黄河文明,赫赫齐鲁文化

滋养着深厚的山大基因

亦浸润出诸多诗坛泰斗、文学大家

在他们笔耕不辍的一生里

同样与读书有着奇妙的难解之缘

“好的大学是由无数美妙的故事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山大人的读书故事

闻一多:你知道把书读醉了是一种什么状态吗?

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曾于1930-1932年任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一生歌咏爱国、始终为争取人民民主奔走的一多先生,还有着一段流传甚广的与书有关的佳话逸事。

展开全文

在青年时期,闻一多读书成瘾,大家都说闻一多读书那是一看就“醉”。为什么朋友们要说闻一多读书会读“醉”呢?原来啊,那是因为,在闻一多结婚的时候,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忙得不可开交。可当去迎亲的花轿准备出发的时候,大家忽然发现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最后终于在书房里找到了闻一多。此时的闻一多仍然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原是闻一多读书读得入了迷,俨然忘记了吉时良辰。从此以后,大家都说闻一多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老舍:无效读书的矫正之法有三

曾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又将济南视为“第二故乡”的老舍先生与历史上的山东大学亦有着颇深的渊源。老舍先生是读书人,也是写书人,一辈子和书打交道,留下了不少和书有关的故事,也积攒了不少读书的经验。

他在《谈读书》中提到,自己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白费了时光。他认为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而矫正之法则有三:

一、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

二、读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这些作品的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下这个作家的传记。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及至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

三、因地制宜成立几个人的读书小组,约定时间举行座谈,交换意见,必有好处。我们必须多读书,可是工作又很忙,不易博览群书。假若有读书小组呢,就可以各将所得,告诉别人;或同读一书,各抒己见;或一人读《红楼梦》,另一人读《曹雪芹传》,另一人读《红楼梦研究》,而后座谈,献宝取经。

沈从文:用心读书,拼命不是坏事

与闻一多先生同时期在山东大学任教的还有文学大家沈从文。沈从文曾在给爱徒及挚友萧乾的信中写道:“用心读书,拼命不是坏事”。这似乎也是对他自己创作以及成名之路的一个回望。

在沈从文的青年时期,军阀混战无人向学,沈从文在像一株野草一般不知所向的从军生活里开始反思社会现实与人生。一场大病高热,加之好友陆弢的意外溺亡,如一根导火索,最终让沈从文毅然决定脱下军装,北上求学。他在《一个转机》中写道,“我病死或淹死或到外边去饿死,有什么不同?若前些日子病死了,连许多没有看过的东西都不能见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地方也无从走去,真无意思。我知道见到的实在太少,应知道应见到的可太多,怎么办?我想我得进一个学校,去学些我不明白的问题,得向些新地方,去看些听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

初到北京,沈从文决心靠一支笔留下来。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隆冬时节,沈从文没钱生火,就蜗居室内裹着破床单写作。每当苦难压身,难以自持的时候,他都会翻开狄更斯的书读上一会儿。在狄更斯的作品中,主人公总能于黑暗中找到希望。尤其是大卫·科波菲尔,与命运抗争,最终靠写作走出苦难,过上幸福生活。这给了沈从文莫大的鼓励,他说:“狄更斯的作品,真给了我好大一份力量。”后来,沈从文终于在《晨报》上发表文章,迈入文坛,笔耕不辍,终成文学大家。

臧克家: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与欣赏能力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担任主考人的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却从这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这位青年就是后来誉满诗坛的臧克家。

臧克家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读的大多是古典作品,如古代散文、文论、古典诗词歌赋等。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常常在夜晚人静时,躺在床上,伴着台灯,陶醉书海,阅到会心之处,觉得灯光也为之灿然。他说,这是他一天中最舒心惬意,自得其乐的时候。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他生前说过:“读书不是为了研究学问,只是为了增加知识与欣赏能力。”

春去夏来,时光流转

捧一本书,哪天都是好时节

文 | 王晨晨

编辑 | 马博

责任编辑 | 张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