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帝 蚩尤 中国 古代 神话炎帝 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有此一说:蚩尤曾是伪炎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1 15:24:24 浏览1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胡哥注: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炎帝神农尝百草、制耒耜、教稼穑……他败于黄帝部落后,二者组成炎黄部落,在淮河下游以南的蚩尤部落进行涿鹿之战时,大败并擒杀蚩尤。然而,历史传说众说纷纭,还有一说竟然是这样的:蚩尤曾是伪炎帝。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长治市地域文化研究学者郭安廷先生授权发布的文章。

蚩尤曾是伪炎帝

中国的古代神话,其实许多都是神化了的人,炎帝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是一个从渔猎到农耕的时代,是一个奠定中华民族古老农耕文明的时代。从考古角度讲,这一时期处于仰韶文化晚期至河南龙山文化早期之间。炎帝姜承之子田以父字为氏姓黎氏,其后裔黎田之子黎邛生子九人,即黎贪(蚩尤)、黎巨、黎禄、黎文、黎武、黎广、黎破、黎辅、黎弼,号称“九黎”,再加上同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个支系的黎氏支系部落。清朝姓氏学者张树《姓氏寻源·路史》曰:“蚩氏:蚩尤之后。蚩尤,姜姓诸侯耆(黎)田子邛之支庶,同母弟八人,族孽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人”。“蚩尤”二字本义是指寄生在人体肚子里的蛔虫,不知何因蚩尤部落奉此物为宗祖图腾神像,故蚩尤称“九黎之君”。

在炎帝榆罔时期,伏羲后裔“九夷(分布于九个区域的九个支系)部落”被以蚩尤为首的黎氏众族兼并,号称“九黎国”,蚩尤自立为“九黎国”国君。《史记正义》载:“孔安国曰,九黎之君号曰蚩尤”。之后蚩尤又率众西出东夷,挺进中原争霸。在中原,蚩尤屡屡袭扰炎帝族,此时的炎帝榆罔因势力衰弱,在相对强大的蚩尤部落面前节节败退。《帝王世纪》曰:“有蚩尤氏强,与榆罔帝争。”《御览·卷五十六引》载:“蚩尤氏强,与榆罔帝争王于涿鹿之阿。”榆罔失败后,蚩尤在部落内便以“炎帝”自居,因此也一度被称为炎帝,甚至有学者认为精卫就是蚩尤之女。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在20世纪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

长治市老顶山上的炎帝像。

关于蚩尤一度被称为炎帝,在古史籍中多有记载,甚至在汉代以前的史料中炎帝就是指蚩尤。汉高祖刘邦认为炎帝(赤帝)即蚩尤,以赤帝(炎帝)之子自居则祀蚩尤。《史记·封禅书》记载:“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半粉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因此,汉代的皇位称为“炎祚”,汉代也称为“炎刘”“炎汉”。不仅仅是汉代,即是在当今以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甚至认为:“(在炎帝榆罔后期)炎帝者即蚩尤,初居阪泉,故号阪泉氏”。《路史·后纪四·蚩氏传》曰:“阪泉氏蚩氏,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而喜乱,逐帝而居于独鹿,兴封禅,号炎帝”。

展开全文

《史记·五帝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也。轩辕之时,神农势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先秦以前,“百姓”特指有封地爵位、有姓氏的贵族;秦汉以后所说的“百姓”,方指现代汉语意义的“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驱虎(五大臣之名),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这里应该称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以炎帝为首的神农部落)”。

蚩尤像。

吕思勉认为,司马迁老先生这段话即说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弗能征,而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其事弗类。其实,深谙写史之道的司马迁在这里就隐藏蚩尤曾经取代炎帝的内容。正是因为取代炎帝的蚩尤,“炎帝(这里应该指蚩尤)欲侵陵诸侯”,而“神农氏(这里应该称炎帝)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修德振兵”,并且“与炎帝(这里应该指蚩尤)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不服,继续)作乱,不用帝(这里应该指炎帝)命,于是黄帝(这里应该称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最后,吕思勉得出结果:榆罔时期的某个阶段,蚩尤就是炎帝,“蚩尤,炎帝,殆即一人”;而涿鹿和阪泉是同一地方;“涿鹿、阪泉,亦即一役”。清代历史学家梁玉绳在《史记质疑》中指出:“阪泉之战即涿鹿之战,是轩辕勤王之师,而非有两事,故《逸周书·史记解》称蚩尤曰阪泉氏,斯为确证”。

如果这样解释还觉得有些乱的话,再来看一看其他相关资料就明白了。《周书·尝麦篇》载:“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西)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命之曰绝辔之野。”《史记篇》曰:“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于独鹿,诸侯叛之,阪泉以亡。”再综合其他相关资料,我们说蚩尤初居阪泉这个地方,因此《路史》中称“阪泉氏蚩尤”。时榆罔都空桑,强大的蚩尤以兵驱逐榆罔而占其地,并追至涿鹿之野,亦即独鹿。蚩尤在涿鹿筑城守,兴封禅,自称“炎帝”。之后蚩尤就以炎帝之名以命诸侯,但诸侯不听其命并在轩辕氏为首领下,经过多年多次较量,最后在涿鹿之战中终于打败了蚩尤,把他杀死。蚩尤死后,九黎国人一分为二:一部分仍住九黎国故地即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交界的古黎阳郡辖境范围;另一部分则追随榆罔西迁于潞地。而九黎国中原伏羲后代中的一支,不断衍化发展成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其他支系则分别衍化发展形成夷族(1949年以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巴族、东巴族、纳西族、土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也有资料说,涿鹿就是今山西解州即蚩尤曾经攻占的晋南盐池小颢,而不是常说的河北涿鹿。《解县志》载:“原解县亦称涿鹿”。唐代诗人王翰咏解州诗《盐池晓望》则曰:“涿鹿城头分曙色,素池如练迥无尘”。轩辕氏就是在解州打败了蚩尤,即所谓的涿鹿之战。《河东盐法备览·盐池门胜迹》载:“轩辕氏逐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如池化卤。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丧处。解在当地很独特的读音为害,即蚩尤被害之意”。《孔子三潮》载:“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也正因为当时蚩尤自称为炎帝,因此所谓的炎黄大战其实是轩辕氏和蚩尤之间的古代战争。

涿鹿之战图画。

阪泉之战后,由于轩辕氏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因此有熊氏部落中出现了一个农业方面成绩卓著的领袖——稷农正之官姬弃,传说他就是周王族始祖(弃之14代孙为周武王姬发),中国平原农业的代表;《诗经·生民》说姬弃种的大豆、谷子、麻、麦等都特别好,他改进了三角形器等劳动工具,能认识不同的土壤,并懂得拔去杂草,还知道挑选良种,在历史上被称为继柱、神农之后的第三代稷神。

如果说阪泉之战奠定了有熊氏部落的军事地位,那么弃的出现则进一步提升了有熊氏部落的经济实力。有熊氏部落的崛起在整个神农炎帝大部落中成为不争的事实,传说还出现了诸如“地献草木”、“九牧昌教”(《论语谶》)等许多祥瑞之兆。而与有熊氏正好相反的是,榆罔却滥施德政,引起了众诸侯的不满,经大家共同推举,已经失势的榆罔只得于榆罔二十六年让位有熊氏部落的轩辕氏。轩辕氏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榆罔执政虚记二十七年被后起之秀轩辕氏取代,同时标志着炎帝时代的结束。

轩辕氏之所以被各诸侯部落共同尊称为“黄帝”,是因为轩辕氏所在的有熊氏部落起源于陕甘之交的黄土高原,长期居于黄土中央地带,并且改进用水和加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故又称为黄部落,“黄帝”即“黄土地之帝”的意思。《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氏)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就这样,炎帝时代结束了。《史记·补三皇本记》曰:“炎帝神农氏——立百二十年崩,生帝哀,哀生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五帝世纪》载:“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落……诸侯咸尊轩辕氏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即位的黄帝轩辕氏初都涿鹿,后迁都有熊,《集解》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县)是也”,中华历史进入黄帝时代。

美的像花朵一样的古建筑构件墀头,藏在太行深山长治市的古村里

长治市这个古村牛,有一个完整的清代古戏院,却是坐西朝东

长治市壶关一古村,竟然保留有长平之战的军事堡垒遗址

我国农村民间节日有很多,你知道山西长治有个牲畜节吗?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比石敢当还牛的辟邪之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